四:你哥是谁,你弟是谁,都不能决定你是谁
来源: | 日期:2022-04-01 08:56:17
分享
【小识】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收集的民歌中有一首《黄山谜》:“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我”的口气如此之大,而怨气如此之盛,但谜底却不过一个数目字而已,即一二三四的“四”。
《说文解字》:“四,阴数也,像四分之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囗(wéi)像四方,八像分也。”虽然许慎没有忘了说“凡四之属皆从四”,但整个《说文解字》中,只有一个“从四”的字,即“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驷”,其他都是以四为声符的字,比如泗水的“泗”。
其实,“四”才是涕泗交流的那个“泗”字的本字。《说文解字》中所列古文“四”字,像极了鼻涕不止的样子:两个鼻孔,两股清流,一泻而下,不可收拾。流沙河先生在他的《白鱼解字》中也持同样的观点。后来,这个“四”被借为数目字“四”以后,为了表示鼻涕的意义,就给“四”加上了三点水。“泗”并不是指所有的鼻涕,只指我们常说的像水一样的“清鼻”。所谓涕泗交流,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心酸耶、心伤耶、委屈耶、无助耶,原因不得而知,情状一目了然。
回到《黄山谜》,处在“三兄”与“五弟”之间的,毫无疑问是“老四”。但是,“罢”和“罪”的上半部分,毫无疑问都不是“四”,而是“网”。作为字谜,这并不影响什么。即使你不当字谜看,也不影响什么。它只是借“四”字的外形,巧妙地传达了一种民间情绪。
其实,你哥是谁,你弟是谁,都不能决定你是谁。你的命运天不掌握,地不掌握,只有你自己掌握。
现在的“四”,仅仅是个数目字而已。常言道“事不过三”,那就意味着,在有些事情上,千万不能有“四”了!(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