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可以生气,但不要拿别人出气
来源: | 日期:2022-03-15 09:34:06
【小识】
柳宗元有一篇小品文《黔之驴》,写虎与驴的故事,其中有一句“驴不胜怒,蹄之”,用以表现黔驴技穷:只此一招,别无他能。很多人可能都有过同样的经历,课堂上刚刚学到了《黔之驴》的皮毛,一下课就能把这一句运用得炉火纯青。
这起码说明,怒不专属于人。当然,同样也说明,怒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说文解字》:“怒,恚也。”又:“恚,恨也。”又:“恨,怨也。”又:“怨,恚也。”“怒”跟“怨”都可以用“恚”来解释,说明这两个字一定有某种共同的表现:怒气冲天和怨气冲天是什么关系,敢怒而不敢言与敢怨而不敢言有什么区别?
怨的原因,大概是对方该做的没有做,或者该做好的没有做好;怒的原因,则是对方做得太过分,或者做得太出格。同一个龌龊的人或同一件龌龊的事,如果与许多人相关,有的人可能怨而不怒,有的人可能怒而不怨;有的人可能会把怨气转化为怒气,有的人可能会把怒气转化为怨气。
通俗地说,怒是因为生气了。有些人生气了,怒发冲冠;有些人生气了,怒目圆睁。有些人生气了,拍案而起;有些人生气了,拂袖而去。表现形式不一样,但能感觉到,有一种东西在燃烧,有一种东西在沸腾。
怒,也不专属于某种人。《战国策·魏策四》秦王称“天子之怒”的后果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称“布衣之怒”的后果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怒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显然也是一种可怕的情绪。
中医说,怒伤肝。但是,怒而不发更伤肝。最难能的是“制怒”:培根《论愤怒》说,“愤怒是人天性中的一部分,但是在程度上必须有所节制,在时间上必须有所限制”;最可贵的是孔子说的“不迁怒”:你可以生气,但不要拿别人出气。(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