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纪工委:三谈贯彻落实全市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会议部署
来源: | 日期:2015-05-22 17:40:42
第三纪工委:
理清工作思路 抓住关键环节
真正解决“查什么”的问题
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任务。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市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安排部署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关于深入排查和报送廉政风险点的通知》要求和《白银市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流程图》的固化步骤,切实构建起权责清晰、风险明确、等级合理、措施有力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排查内容上真正解决“查什么”的问题。
抓住根本点,确保权力清单梳理到位
清权确权是风险排查的前提,各级党委(党组)要结合在全市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工作,对照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根据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和“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进一步科学分解和配置权力职责,编制权力清单目录,明确权力名称、实施依据、收费标准及依据、实施主体、承办部门等内容;对职权交叉的项目进行调整,理清权力边界,落实责任主体,针对每一项职权,开展流程再造,按照简单明了、清晰规整的要求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
抓住核心点,确保廉政风险排查到位
风险点排查是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的基础,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集体定、组织审”的方式,突出“四个层面”,查找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业务流程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确定风险点。在排查单位风险点时,要对照本单位职能和业务工作,重点查找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行使行政审批、执法或司法权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及表现形式;在排查班子成员风险点时,要对照“一岗双责”和工作分工,重点查找在制度机制、外部环境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表现形式;在排查科室风险点时,要对照科(室)职责定位和各个重要岗位,梳理科室业务流程,认真查找在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表现形式;在排查个人岗位风险点时,要对照岗位职责,认真分析并查找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及表现形式。
抓住关键点,确保风险等级评定到位
风险等级评定是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的关键,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四步评定法”(确定廉政风险等级、分管领导审核风险等级、会议研究确定风险等级、公开公示风险等级),将排查出来的廉政风险点,根据权力的重要程度、制度的完善性、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或危害程度、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程度等,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科学、系统评估,确定I、II、III风险级别。I级风险:是指掌握较多执纪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项目审批及人事管理、资金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的单位及人员(岗位)和在思想道德方面突出的问题。II级风险:是指掌握较少执纪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项目审批及人事管理、资金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的单位及人员(岗位)和在思想道德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III级风险:是指没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项目审批权,较少或基本不掌握人、财、物管理权的,以内部管理为主的单位及人员(岗位)和在思想道德方面不经常表现出来的问题。
抓住落脚点,确保防控措施制定到位
防控措施是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的保障,防控措施制定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要按照“简便、有效、管用”的要求,针对细化的廉政风险点,对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重要岗位、重点环节、重大事项,突出问题导向、堵塞制度漏洞,在规范权力运行和社会资源管理中的人事管理、项目运作、国有资产处置、行政审批、资金运行等领域,从内部管理、业务规范、评价考核、监督检查、廉政教育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时效性和操作性很强的防控措施,绘制廉政风险防控流程图。
(供稿 高树军 王本才/编辑 冯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