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程:转变才能适应
来源: | 日期:2015-03-26 10:33:52
赵鹏程:转变才能适应
中共白银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赵鹏程
全面从严治党,吹响了重构政治生态的号角,是党心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伴随不习惯到习惯的“阵痛”,新的政治生态正在悄然形成。各级党员干部,唯有看清形势,顺应潮流,主动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去。
适应遵纪守规新常态。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在长期执政的考验下,一些党员干部思想麻痹、理想动摇、党性淡漠,忘记了自己是党的人,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基本立场,影响党的团结统一,影响党的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提高对遵纪守规严肃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坚决纠正自由主义、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倾向,按照“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要求,时刻保持对党纪党规的敬畏,主动反思,主动纠错,破除潜规则,打破团团伙伙,严格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让遵纪守规成为一种习惯,转化为常态,让自己的言行始终经得起党纪党规的检验。
适应高压反腐新常态。随着一大批腐败分子落马,很多人认为反腐会“告一段落”。但中央在冷静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明确回答,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也就是说,只要还有腐败分子存在,反腐败斗争将不会停止,任何期盼忍一下、躲一下就会过去的想法,都是站不住脚的,高压反腐将是一种常态。在这样一种常态之下,搞了腐败的人必定要付出代价,仍然不收手、不收敛的人,要么是胆大妄为,要么就是愚蠢至极了。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以被查处的腐败分子为戒,谨慎对待权力,趁早断掉“为官发财”的念想,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主动适应,让廉洁从政成为一种习惯。
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入开展,使得党风政风为之一新,求真务实、勤俭节约、干事创业的新作风已经树立起来,并在逐步推开。但正如中央的判断“不良作风积习甚深,树倒根在”,一些党员干部在旧环境中滋养惯了,不习惯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有些人甚至还有意见,不守禁令,想方设法规避抵制,甚至演变花样违反。这些行为,与新要求、新风气格格不入,与大趋势、大潮流逆反而行,必然将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主动改变“传统节奏”,摈弃非分之想,给自己定“框框”,自觉把自己“框”进去,告诫自己时刻在“框”内活动,及时匡正错误行为,以新风貌、新姿态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
适应责任担当新常态。每个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岗位越重要、权力越大,意味着责任越重。尤其是“两个责任”的落实,更是各级党委和纪委敷衍不过去、推脱不了的责任,任何袖手旁观、等待观望或者推脱应付的行为,都是失职渎职。中央明确要求,“今年开始,尤其要突出问责”,给那些消极懈怠、为官不为的干部敲响了警钟。新常态下,需要的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进取的拼搏奉献精神,容不得工作上拈轻怕重、思想上颓废消极。“为官避事平生耻”,没有担当、不敢负责的干部,缺少为官从政的必备素质,不能“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能干事、干成事作为立身之本和从政之要,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以工作的实际成效适应新常态,回应党和人民的期盼。
(编辑 冯钏)
下一篇: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