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防微杜渐 治病救人
来源: | 日期:2014-08-26 09:51:23
防微杜渐 治病救人
——浅谈健全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
白银市食药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陈 强
今年1至5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9421件(次),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24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34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517起,处理1121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8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年以来省纪委反腐工作的决心与力度。看着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贪腐数字,想起大多曾经经过父母苦供、自己苦学成才,又经过基层摸爬滚打锤炼、组织长期培养的从农家走出来的党员领导干部倒在了金钱利诱面前,也让我们由衷的感到痛心。《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所蕴含的启迪意义似乎更加深远: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不解地问:“那怎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这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也是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加强诫勉谈话工作,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工作要求的生动解读。要做到抓早抓小,必须有机制体制作为保障,通过制度先行、执行保障来实现。
一、当前食品药品监督工作中腐败现象的表现
总结近几年食品药品监管行业内发生的反腐败案件,其表现形式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涉案的金额比较多,职务比较高。例如国家药品监督局医疗器械司前司长郝和平受贿100多万元,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重庆市食药监局原处长陈一平受贿95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重庆市食药监局稽查队原队长周军受贿6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卫良受贿涉案金额达到150万;湖南省药监局原副局长刘桂生,先后接受12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请托,非法收受贿赂50笔共计82万元等。二是同案中涉案人员比较多,有“窝案”倾向。例如义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腐败窝案中副局长和一名党组成员同时涉案;福建龙岩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8名执法人员共同参与与不法分子贩卖病死猪肉案,共收受贿赂25.35万元,分别被判处6年6个月至12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浙江嘉兴市港区的“平湖腐败窝案”,46名干部被立案侦查;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管领域重大腐败案事件中查处职务犯罪26人,涉及卫生厅、药监局、物价局等部门,问题官员几乎覆盖了药品从生产到流通领域各个环节。三是案发的原因多为社会举报或者内部检举。从目前已经发生的案件来看,案发的原因往往是社会群众举报的比较多,内部知情人士的检举也是一个重要的形式。以最著名的郑筱萸腐败窝案为例,涉案人员先后落网主要是内部相互检举的结果。在信息时代,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也逐步显现出来。而党内反腐、依法反腐、制度反腐由于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没有体现出足够的优势。综上所述,食品药品领域的反腐之路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因为其直接危害到千千万万百姓的生命健康问题而更显紧迫。
二、健全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的必要性
首先,健全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体现的是一种防微杜渐的思想动态。一是从已经发生的众多贪腐案件中可以看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从第一次“伸手”到最终“被捉”,往往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试探期”。如果在这过程中有着良好的监督、查处机制,完全可以在其涉案金额不多,违法、违纪程度还不严重的“试探期”时候早发现、早查处,就可以减少违法损害。二是腐败行为的发生过程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逐步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也是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良好的学习教育机制、监督管理机制、预警提示机制、考核管理机制等,都可以帮助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查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体系来实施。三是抓苗头性问题、抓还没有造成后果的隐患性问题,是一个制度体系是否健全的表现。如果一个制度体系只能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那么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制度体系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环节是缺位的,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来完善。其次,健全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体现的是一种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思想观念。任何一桩腐败案件的发生,不管涉案人员受到的惩处力度多么大,承担的违法成本多么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那就是人民群众都是最终的受害者。尤其是公务人员的违法,直接是对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的亵渎。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思想,就必须建立起反腐败抓早抓小的机制。以食品药品领域的反腐败来说,抓早抓小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将因为腐败行为的发生导致的不合格的或者劣质的食品和药品大面积进入流通领域,危害更多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抓早抓小机制,有助于减少腐败窝案的形成,当腐败仅仅是个别人的行为的时候早发现、早查处,避免更多地涉案人员的介入,降低腐败的危害性,维护执法人员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避免大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出现腐败事件的时候对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第三,健全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体现的是制度反腐、法治反腐的思维方式。一是健全法制思想的需要。许多腐败现象的发生之初,当事人往往是缺乏必要的法制意识,认为吃点、拿点不会有什么,还够不着违法,即便是违法了,也不一定会被发现。如果有了健全的抓早抓小机制,就能够在事情还比较小的时候进行提醒、警示,有助于消除他们的侥幸思想。避免他们由最初的小违法最终成为犯罪行为的帮凶,铸成大错。二是进一步消除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漏洞的需要。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定、党内监督条例还是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中制定的反腐败规章制度都比较多,而且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更多的倾向于对违法后的惩处,对于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惩处还规定的不够细致、发现的途径和渠道还不够多。所以研究制定发腐败的抓早抓小机制对于充分发挥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度优势,弥补现有制度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进一步强化法律约束机制的需要。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的工作一方面直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又关系到食品药品生产行业领域企业的利益和发展,所以对于权力约束尤为重要。注重从细处入手,从小处发力,才能够将权力的笼子织密织结实。四是凸显监督机制的的重要性的需要。监督,就是要从源头做起,既注重防患于未然,又要能够时时“回头看”,确保权力的使用始终在党纪国法的约束之内,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监督,和惩处有着一定的差别,其重要意义就是能够发现小问题、发现小漏洞,并且及时消除这些小问题、小漏洞。“事后监督”只能是对于工作事件的反腐败举措,在已经发生的腐败行为面前不仅乏力,而且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失察”的表现。
三、健全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的原则。基于当前反腐败工作形式,尤其是食品药品监督领域的反腐败工作特点,健全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应该坚持“超前谋划、有的放矢、治病救人、重在落实”的原则。超前谋划,就是要做到对相关领域的腐败行为进行分析,把握规律,制定措施,突出防范性;有的放矢,就是要有针对性的确定重点关注目标人群,重点防控风险点所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通过抓重点带动全面、抓教育避免触犯法律的方式体现抓早、抓小的内涵和意义,突出实效性;治病救人,就是要通过教育、警示、惩处等方式,解决相关人员的违法违纪苗头性问题、思想性问题,使他们能够及时“收手”不要等到酿成大错,无法回头,体现出人本性;重在落实,就是抓早抓小机制建立过程中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但是都要用行动、用执行来检验机制的有效性,用实践来丰富机制的完善性,要通过抓落实体现机制体制的严肃性,避免有法不依的现象,也避免“人治”取代“法治”的现象,最终体现制度的刚性。
(二)构建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一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体现的是一种防范性。预警机制的建立,首先是要注重信息资料的收集。信息搜集的途径和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当前形势下收集信息的方法有走访调研、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电子邮箱、电话、信件等等。信息收集也要抓重点阶段。主要包括单位人事发生变动的时候,看是否有跑官要官现象;工作标准或者要求发生变化后,看是否秉公执法;发生婚丧嫁娶时,看是否铺张浪费,趁机敛财等;在业余时间,看是否有着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是否热衷于业务知识的学习。信息搜集还要关注重点人群。看交友的情况,看家庭成员的情况。其次是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分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对信息的筛选、甄别,形成对相关人员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帮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思想上存在的也许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第三是要进行措施的制定,做好监督。根据发现的问题,如果是个别现象,就要进行“一对一”的解决,如果是一个部门的普遍现象,就要对班子成员采取相应的谈话、交流,帮助他们认识问题,与他们一道解决问题,并且做好问题的“回头看”,真正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二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性,它不是对做所有相关制度的组合,也不是一种崭新的制度体系,它是基于当前制度体系基础之上的一种重构和完善。体现在考核机制中,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要体现出考核的系统性和兼容性。通过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消除现有反腐败制度中缺位、重复、自相矛盾的现象,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和一致性;二是要体现出考核机制的完善性。从框架结构设计上,要体现出参与考核评价主体的全面性,上下级之间的考评、评级之间的考评、社会第三方的考评、家人亲属的考评等等,缺一不可;从考核的内容上应该涵盖一位公务人员的所有执法过程以及个人思想道德修炼过程,学习状态、生活方式、交友范围、工作作风、业务能力、言行举止以及思想状况等等;三是要体现出考核机制的定量化。要通过设定分值、权重等方式,使考核结果能够以量化的形式反映出来,而不是简单的“好”或者“不好”。只有通过量化的方式,才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所在,为了体现出抓早抓小的精髓,应该在一些考核分值上设定“零出现”限制,例如,在考核评价中如果监管对象的评价内容中有一个人的评价不是正常范围,那么就应该与相关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早打“预防针”。三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监督机制不是独立工作的,是和预警机制和考核机制并行的机制。根据预警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建立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预警机制和考核机制的正常运行。监督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首先是要抓住关键点,监督权力运行的程序是否规范;其次,监督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要设定“人都是会犯错误”的,以此增强监督的必要性教育,增强相关人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第三,监督机制既要根据预警机制和考核机制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监督工作指导思想、办法举措,还要能够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与预警机制、考核机制相互补充,避免这两者疏漏而导致问题遗漏,最终实现问题的早发现,早解决。
综上所述,健全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对于提升反腐败工作成效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欠发达地区,甘肃省白银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如何通过良好的履职为经济发展助力,不仅是食品药品监督岗位的职责,更是反腐败工作的需要。作为监管人员,必须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履行好监督管理责任,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不断建立健全抓早抓小的反腐败机制,确保权力的规范运行。
下一篇: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