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时节倍思“清”
来源: | 日期:2020-01-20 16:45:58
春节临近,年关将至。
年关,旧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犹如过关,故称年关。对党员干部来说,年关是“廉关”,能否清正廉洁过好节,不把“年关”当“敛关”,清风正气过好年,是对党员干部廉政品质的重要考验。
梳理近年来披露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来看,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不少就始于逢年过节所谓的“礼尚往来”,“节日腐败”。河北省承德市委原副秘书长王瑞林从2007年至2014年,利用逢年过节之机,收受15人所送礼金137万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统战部长王素毅更是有着自己的一套“节日经济学”,在其45笔受贿款中,半数以上的受贿钱款是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前后收取,他还自认为是“细水长流”的“节日问候”;江苏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缪瑞林在其忏悔材料中写道:“不守小节,礼品礼金积沙成塔……从拿点收点开始,次数由少到多,数额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对象由亲到疏,尽管每次收受的数额都不大,但日积月累小数额就变成了大问题。”
年关时节倍思“清”。礼尚往来是古往今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之常情。节日期间,道一声问候,相互馈赠一点儿薄礼无可非议。但面对变了味的 “答谢饭局”“给压岁钱”“送土特产”“送高档烟酒”“置办年货”,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警惕,切莫一朝不慎,让温水煮了青蛙,身陷“年关”,让过节变成贪腐发酵的温床。
清朝张伯行在《禁止馈送檄》写道:“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一张贺卡、一条短信连接的可能是浓浓情谊,一张卡、几盒高档烟酒套住的可能是名誉和自由。过节如过关,是“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超然过关,还是“入乡随俗、白袍染墨”身陷关口,关键在于能否不忘初心,坚守初心。
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被“乱花迷眼”,在节假日走亲访友、礼尚往来之际,时刻紧绷法纪之弦,守住廉洁底线,确保过一个 “一清二白”、“清清白白”的节日。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人生如赶路,年关,人情关,廉洁关……都只是漫漫人生必须通过的小小一“关”,要想行稳致远,就必须知所避、知所拒、知所守,走好每一步,顺利通过每道“关口”。
上一篇:朱鹏:面对疫情,应多点静气
下一篇:广安观潮丨营造风清气正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