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丨会宁县老君坡镇:弘扬古代廉洁文化 助力反腐倡廉建设
来源: | 日期:2022-10-28 08:57:06
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茫茫群山深处,隐藏着一个谜一样的村庄,村庄里有一座谜一样的古堡,古堡里曾经走出谜一样的清代兄弟进士。吸引人们不断找寻谜一样的答案。
这个村庄的名字叫苏家堡,兄弟进士的名字叫苏耀泉、苏源泉,还有一位拔贡,他的名字叫苏绍泉.这是三个自带光环的名字,如同马泉山湾的第一缕阳光,穿过了黎明的天空,又像苏家堡马泉湾年复一年盛开的的杏花,流芳百年,沉淀成了人们永久的精神追求。
苏氏古堡建成于嘉庆五六年(1800-1801)间,堡子为正方形,外边长42.7米,高6米,底厚5米,至今保存基本完好。二百多年来,它见证了太多的人和事,经受了太多的风和霜,留下了太多的血和泪,沉淀了太多的故事。它坚守了两个多世纪,早已斑驳苍老,但却格外深沉厚重,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一座黄土夯筑的古堡,却是一个唯吾德馨的地方;这是一个群山深处的沟湾,却是一个千样云集的山谷。
苏家堡位于老君坡镇东北部,距县城54千米,距镇政府8千米,西会高速公路经过老君坡镇且有进出口,交通便利,从会宁县城到苏家堡40分钟车程。距离我国最大、亚洲第二的震湖西吉县党家盆堰寒湖5千米。苏家堡社地处二阴山区半干早地带,海拔高度1895-2058米。苏家堡社历史文化悠久,崇尚文化,耕读传家,民风淳朴, 邻里和善。苏家堡原名刘家沟,后因苏家在全社占据大多数,易名为苏家沟, 逐渐演变为苏家堡子。现存苏家堡子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家堡是进士故里,也是红军曾借宿休整的地方,文化底蕴 深厚,古代元素丰富。“进士故里•苏家堡”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作为会宁干部学院和古代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基地、会宁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切入点,推进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以文化振兴服务乡村振兴。
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苏家堡苏耀泉与同胞四弟苏源泉同榜中甲午科举人,人称“双凤齐鸣”。光绪二十四年(1898), 苏耀泉考中戊成科二甲第147名进士。光绪三十年(1904), 苏源泉考中甲辰科二甲第49名进士。苏耀泉、苏源泉与幼弟苏绍泉(拔贡生)被称为“陇右三苏”,其家规家训泽被后世、激励子孙,并对会宁教育乃至地方文化影响甚大。
苏氏由卑微的移民而望重乡族,再由家道中落而成当地名门。苏氏家族的起落当中,活现着其家族成员的群像。始迁祖谦谨诚笃,雅善理财;景兰公勤愿力农;生泰公慈悲善良;兆元公饶有胆略;兆凤公资性豁达、多智善谋而又纯孝性成;苏太母李太恭人的深明大义,更是女中豪杰。上述均是苏氏“先德”的重要方面。
苏氏先德中不乏诚朴、力耕、孝道、勤俭等内容,但终因其 那个时代社会所多有,所以不构成苏氏家训的独特性。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扶危济困、毁家好难”才是苏氏“先德”的核心。
家训经子孙长期格守和传承,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家风,最 后型塑了家族成员的为人处世方式。这里仅以苏耀泉为例,予以说明。苏耀泉为宦浙江时, “捕治渠魁,豪强敛迹,严驭背役不稍虑。尝微行乡区,侦查利病,或闻民有冤抑,无不伸理。”“大府器其能,除乌程令。乌程繁据,为两浙最,風号难治,兼值新政厉行之际,百端待理。耀泉莅任后,锐志图治,事必努亲。劳致疾,卒于任,时年四旬也。”除暴安良,鞠卵尽摔,死而后己。这是在不同的时空情境中诠释苏氏家训的核心理念。
在中国1300年科举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苏耀泉、苏源泉、苏绍泉仅仅是一滴水流,但却在会州大地的祖厉河谷掀起了耕读行的大浪; 在中国科举10多万进士的灿烂星空中,他们仅仅是一个个划破夜空耀眼的流星,但在千百万走出大山的莘莘学子目光中,他们是茫茫群山黎明的第一缕阳光。他们看到了漫漫长夜之路背后隐藏的点点光芒,步上那充满荆棘的道路,以强大的信念和意志力,坚定不移地走向远方。
近年来,老君坡镇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掘古代廉政文化,助力反腐倡廉建设。一是坚持传承与发展结合,凸显古代廉政文化的价值准则。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古代廉政文化资源。要充分挖掘苏家堡的廉政事迹、廉政精神和廉政经验,提炼历史价值,弘扬廉政精神,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古代廉政文化建设。要把古代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繁荣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规划,着眼长远,立足实际,统筹规划,持续推进。二是坚持开发与利用结合,凸显古代廉政文化的时代特色。要在挖掘苏家堡古代文化物质遗产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古代资源中蕴含的廉政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廉政精神、“耕读”精神蕴涵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立党为公、服务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甘作公仆等深刻的廉政思想,充分提炼其精神的廉政内涵。坚持把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同人文民俗有机结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升华,真正做到体现文化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彰显时代精神。三是坚持产业与市场结合,凸显古代廉政文化的教育功能。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要立足《进士故里·苏家堡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发展古代旅游、黄土风情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会展、观光、文化融合一体的产业链。不断增强古代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召力。四是坚持“廉”“洁”结合,凸显古代文化的精神动力。要找准古代廉政文化之“魂”,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勤廉意识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把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个人价值结合起来,防治思想“沙化”、精神“颓化”、意志“退化”,确保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坚守精神家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会宁县老君坡镇纪委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