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工作】平川:拧紧小微权力监督“链条”
来源: | 日期:2021-01-22 09:04:12
“我一时犯了糊涂,虚报冒领了草原生态保护补贴,真不应该,诚恳接受组织处理……”在去年下沉乡镇一线开展监督检查中,平川区纪委监委成立联合监督检查组,采取入户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着力发现违纪违法行为,一经发现村“两委”班子成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予以查处。
去年以来,平川区纪委监委紧盯小微权力,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公开“晒权”、清单“明权”、精准“督权”工作法,压实监督“链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督促村、社干部正确行事,把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落细落实落到位。
公开“晒权” 接受群众监督
平川区纪委监委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近的原则,通过“三促”(“督导促提升+公开促宣传+监督促落实”)工作方式,环环相扣,传导压力,督促村(社区)将小微权力“晒”出来,接受群众监督。
“群众需要了解什么就宣传什么,增强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方便了群众,才会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让监督更有力、更有效。”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为便于群众监督,平川区纪委监委督促各乡镇街道,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充分运用宣传栏、宣传彩页、入户手册、二维码等多种方式,对群众关注的“三资”管理、低保办理等事项及时公开。并对信访举报反映问题线索,督促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
“以前到村委会办事,就知道找村书记,现在我只需要用手机二维码扫一扫,找谁办事,如何办事,非常清楚。”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黑水村群众张忠涛说到。
清单“明权” 让干部用权不再“任性”
“坚持无‘微’不治,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给‘小微权力’套上‘紧箍咒’,让村、社区干部在自己所行使权力界限之内,依规履职,清清白白做事。”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川区纪委监委立足实情,结合省市下发的指导意见,给小微权力“定轨画线”,督导各乡镇街道编制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将村、社区组织和村、社区干部所行使的“三务”公开、“三重一大”事项、“三资”管理、工程建设、低保救助、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土地征收、宅基地审批等30个事项逐一界定,固化每项村居事务的权力运行工作规范和流程,明确各项权力执行主体、程序步骤、办理时限等,力求小微权力程序化、可操作。其中,对与群众联系密切的民政救助类、医疗保障类、农业农村保障类、计生两户救助类、教育资助保障类、住房保障类、监督指南、扶贫(民生)领域信息监督平台等8大类事项,单独设置二维码,将政策依据、权力流程、事项清单全部嵌入,实现了群众动动指尖,便知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精准“督权” 盯紧抓牢关键点
“以前监督检查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现在‘小微权力’清单一出台,抓关键、盯节点,监督肯定没问题……”平川区种田乡纪委书记南继荣说。
为精细监督小微权力,平川区纪委监委实行“一随两点”工作机制,即由区纪委统筹监督力量,实行“纪检监察室+乡镇纪委”的“复合式”监督模式,不定期随机下沉一线,分区协作、直插基层,开展监督检查,抓住党员干部亲属涉权这个关键点,盯住惠民政策落地这个焦点,从中精准发现问题线索,提高监督质效,从而阻断人情干扰,着力破除“熟人社会”监督难问题,促使基层干部改进作风,“微腐败”得到遏制。去年以来,给予村“两委”班子成员党纪政务处分31人,组织处理27人,查处七类“微腐败”13件14人。
上一篇:平川:毫不松懈纠治“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