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改”“创”“担”“管”打造“三个窗口”
来源: | 日期:2018-12-21 07:37:38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示范窗口、优化发展环境的形象窗口、加强风险防控的廉政窗口”这一目标,坚持破立并举,通过“改”“创”“担”“管”,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一、突出“改”字,转作风强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重点改思维、改方式、改习惯、改行为,努力打造政治型、学习型、堡垒型、廉洁型、服务型、标准型、智能型、创新型“八型”窗口单位新格局;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建设,改变以往平台系统和业务办理“两张皮”的问题;改变工作方式,着力破解以往工作当中存在的“旧思维”、“旧习惯”、“老办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转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培养使用起来,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树立担当作为、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新形象。
二、突出“创”字,减环节优环境。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平台之外“零交易”、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服务“零距离”、交易违规“零容忍”、交易信息“零泄露”、交易监管“零死角”、交易时限“零拖延”、网上投标“零收费”的“八个零”服务,进一步优化平台系统功能,大力简化办事流程,改变了以往交易程序复杂、证明事项繁杂等突出问题。通过使信息上聚、让服务下沉,逐步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四个“一步到位”。一是进场受理“一步到位”。建立“统一受理、分类操作、统一出件”的交易服务模式,所有项目实行“一张表”受理进场,市政房建、政府采购、交通水利、国土矿权产权四大类交易业务一窗受理,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二是资质证明“一步到位”。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信息平台与政务服务系统进行对接,实时共享信息数据,主体资质信息随着项目信息直接推送到交易系统,自动验证身份、在线共享证明,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交易流程“一步到位”。通过推动项目全过程电子化交易,在线报名、在线受理、在线议价、在线签订合同,基本实现规模以下项目“不见面交易”,有效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成本。四是信息公开“一步到位”。制定《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目录》,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领域的交易信息、主体信息、专家信息、信用信息、监管信息、服务流程等相关信息及时予以公开。
三、突出“担”字,建平台促发展。为了国家限额以下的项目“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我市搭建推广使用“阳光招标采购平台”,为限额以下项目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免费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积极促进限额以下项目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入阳光招标采购平台的项目交易无需场地安排、专家抽取、评标评审等一系列现场环节,每个项目仅需4天就可完成在线交易,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实现了交易的“零成本”。同时,阳光招标采购平台自动记录交易过程,合理规避基层干部实施项目的廉政风险,也保证限额以下项目资金不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
四、突出“管”字,防风险促规范。我们始终以“制度+科技”为手段,不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全面提升防控能力。一是强化制度“管”。为规范交易行为,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和电子监察系统,修订、完善、新增内控制度68项,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整理汇编《招标投标知识简明读本》,面向社会免费赠阅,以便更好地普及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知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各类主体有序参与交易活动。二是强化技术“管”。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第一现场”见证优势,完善电子监察见证系统,打通交易监管通道,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和行政监管信息,主动监测违法违规行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4000平方米的工作区域内安置56个高清摄像头,覆盖交易每个环节和关键岗位,实施360度全程监控,同步传输音视频资料,并与市纪委监委和行业主管部门信息系统对接共享,实现交易全流程闭环式监管,让交易真正“看得见、摸得清、管得住”。三是强化流程“管”。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以公共资源交易流程为主线,以电子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岗位腐败风险防控为保障,实行分岗查险、分险设防、分权制衡、分层问责、分级预警,将电子预警防控手段贯穿于交易全过程,在电子招投标系统中引入电子监察节点48个,所有监督警示节点以颜色为标注表示违法违规行为的轻重程度,实时发出蜂鸣警告,实现“人管”到“技防”的根本转变。
(供稿 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