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箴言丨岂能以打板子为乐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4-02-02 08:52:29
【每日箴言】
予少时即不欲作州县,诚不能以鞭扑度岁月。鞭扑岂快活生涯,而我日为之。初令东莱,即命一书记专录刑杖,名之曰《慎刑录》,每夕检阅,惟恐误责一夫。自受事之日至出邑之日,一板不遗,竹刑之坏者,收付工房。姑以竹刑计,葢在县计二十月而坏者计八百条。至今追思如负芒剌。愿尔辈息忿止讼。若两造一具,即唐虞之时,皋陶为士,亦须鞭作官刑,安能为之曲贷也。
——明•文翔凤 转自《牧令书》
【深意浅说】
文翔凤,明朝人。曾在山东莱阳、河南伊县、洛阳县及山西任县官等职,后来升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但他不去赴任,而是回归故里,闭门著述。文翔凤是一位理学家,宅心仁厚,当官不愿打人板子,并因此在内心引发了很大的冲突。他说,当了县令,就不得不天天打人,所以他小的时候就不想当州县官,他不想在鞭笞别人中度岁月。他反问道:一天到晚鞭打别人,难道是快活生涯吗?
古代衙门,尤其州县衙门,打板子是日常最普通的事情。有人来告状,不管原告被告,都可以先打几十杀威棒。官司打败了,输了官司的,最轻的惩罚就是打板子。衙门里的吏胥以及跟着老爷的长随之类,犯了错误也是打板子。离开了打板子,州县官是没法进行治理的。
文翔凤不能改变打板子的法律制度,也无法在日常管理中取消打板子的传统,只好自己对打板子做些压缩调整。他苦口婆心劝导老百姓少打官司,免得屁股受累。也劝导当官的,一般情况下少打板子。
他根据罪犯身份的不同,分别用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寸的木板行刑。老百姓犯法使用小号的板子。无论堂下之人犯了多重的罪,一天杖责决不超过20板子。即使上司特命要用重刑,他也要分几天打完。他还要求衙役不得擅用夹棍和拶(zǎn)指,“重事不过十板,轻事不过五板。夹棍私入衙者,重究狱卒。”
他到东莱当县长的时候,就让一个书吏把他使用刑杖的事全部记录下来,叫做《慎刑录》,每天晚上都要检阅反思,唯恐错误地杖责了他人。从他当县长开始到离任,总共二十个月。使用过的刑具竹板,用坏的都收集到工房里,一板不漏,足足八百条。他后来回忆到这事的时候,仍然觉得如芒刺在身,内心十分愧疚自责。他因此发愿,希望老百姓不要轻易去打官司。
文翔凤不想使用杖刑,不愿意打人板子。但是,他又自我安慰说,哪怕是最开明的唐虞之世,司法鼻祖皋陶来审案子,也是要打板子的。
只要杖刑存在,只要州县官衙门坐堂有权使用杖刑,就有很多官员以打人为乐,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何况打板子中又有绝大的生意,为了多打或少打或不打,无论官员还是皂隶,都是“禄在其中”呢!这才是打板子无法取消的原因。
几千年的打屁股刑罚,早期人们争论对于士大夫应不应该打板子,对于女人应不应该打板子,从来没有人想到完全取消杖刑。直到西风东渐,国门洞开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其实打板子原本可以取消。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到,英吉利“无奴婢,故无责打骂詈,亦无笞杖之列”,美国“刑法有三,一绞死,二则监禁,三则罚赎,并无枭首、充军、拷打等刑”。
后来打板子的刑罚终于取消了,证明老祖宗的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必须改变的。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西藏杓兰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
分布:陇南、甘南
简介:西藏杓兰,地生草本,具有重要的生态和观赏价值。花色艳丽,是珍贵的野生种质来源。花期5-8月。可作为室内观赏,是珍稀的观赏花卉。
花语:天真无邪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