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箴言丨任用官亲,难为清官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4-02-28 08:54:50
【每日箴言】
然又有一种毛病,不得不为诸公言之。汉人任内多用亲族,或以手足而充奴隶之事,托以腹心;或以子弟,而作内幕之宾,任其喜怒;甚至女婿,娇客也,无事不管;郎舅,内亲也,无恶不为;更有封翁而下侵子权,嘱贪教谄;夫人而外兼官政,雷厉风行。房师坐师所荐之长随,皆视一官为孤注。母党妻党所推之亲戚,咸以转斗为居奇……清官至此难为矣!好官至此不能自主矣!本部院不得不为诸公危也。
——清•田文镜 《为再行严饬事》
【深意浅说】
田文镜是清代康熙、雍正两朝著名大臣,也是颇具争议的酷吏。以上这段,田文镜指出使用官亲的泛滥情况以及造成的巨大危害。有意思的是,他虽然提出警告,但并没有说任用官亲是非法的。
官亲是官员亲属。古代官员在外地任职,使用家乡亲戚管理重要事务非常普遍。晚清曾任甘肃布政使的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就提到,当时任皋兰县知县的四川人李敦厚,“其父其叔随任,见署中进款,无论公私,概卷如橐,便带四川置办田产。李敦厚公事为难,其父悍然不顾。”印证官亲使官员难为的现象。
晚清曾在广东南海等地担任县令多年的杜凤治,留下详细的日记。我们可以看看他当官的时候,是否使用官亲,用了多少官亲。
杜凤治在署理罗州时,以女婿陶志焕为幕宾,年束脩(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500元。两个儿子杜子榕、杜子杕,两个堂兄杜凤筠、杜凤诰也都入署办事。杜子杕同陶志焕皆管账房兼征比。最初,具体账目由外甥莫雨香管理,后来转给内弟娄又庵。杜凤治长子杜子榕长期在衙门管账,杜凤治在日记中说他管账颇有章法。但杜凤治第一次任南海县令时,杜子榕将1100两公款挪用后未能及时补还,结果离职交接时被催还。杜凤治还经常与兄弟、子侄讨论公务、收支、人事安排,州县考试时兄长与儿子参与阅卷,官亲还常常下乡催促征税。
杜凤治日记中也记载了官亲给长官惹来麻烦的事。如咸丰元年,东莞知县邱才颖的女婿高居北在征粮时,与秀才黎凤梧等发生冲突,知县将黎凤梧的侄子黎子骅锁押。拘押期间,高居北又威胁黎子骅并动手,致黎子骅自杀,于是引发东莞绅士的“长红罢考案”。这是一件惊动朝廷的大案,邱才颖因此丢了官。
杜凤治到广宁县任县令时,广宁绅民贴出大字报,揭发前任县令曾灼光:“曾邑侯莅任以来,专朘民之脂膏以肥己之囊橐,一衙四官,有所谓叔太爷者,有所谓侄少爷者,有所谓外太爷者。”就是说,曾灼光把自己的叔叔、侄儿以及外公都安排到衙门做事。
清朝官箴书籍都提醒慎用官亲,使用官亲的失败案例到处都有,那么为什么如杜凤治这样还算明白的官员,都要使用官亲呢?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官亲看起来可靠些。官员到外地当官,当地的书吏衙役都是不知根底的陌生人,相对来说,自己的家人亲戚总比外人可靠吧!
另一个是,制度上并没有禁止使用官亲。州县衙门是一个私人承包的家长制单位,作为家长的长官,组织一个团队将衙门事务承包下来,每年完成给国家的赋税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所以州县衙门的公务也是私务,私务也是公务,基本是公私不分。比如账房,从来是公账私账不分,用自家人去管账之类,也不违法,所以,在清朝任用官亲也是官场常态。
由此,任用官亲,不是简单的官员自身问题。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秃叶黄檗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
分布:陇南
简介:秃叶黄檗是一种速生树种,具有耐阴、耐寒的优良品质。花期5-6月,果期9-11月。其木栓层是制造软木塞的材料,木材坚硬,边材淡黄色,心材黄褐色,是优良用材和胶合板材。果实可作驱虫剂及染料,种子可制肥皂和润滑油。树皮内层经炮制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