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箴言丨读书修身,不玩权术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4-03-06 10:25:48
【每日箴言】
为政须通经有学术者。不学无术,虽有小能,不达大体,所为不过胥吏法律之事尔。
——明·薛瑄 《薛文公要语》
【深意浅说】
这段的意思是,为官从政最重要的是既懂得原则道理,也知道权术策略。而具体的专业知识,则不过是胥吏应该掌握的技能。这里充满了对权术的尊崇和对专业技术的蔑视。
什么是不学无术?看看寇准和霍光的故事。寇准是北宋名相,却被认为不学无术。他的朋友张咏听说寇准当了宰相,感慨说:“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后来寇准被贬为陕州知州,张咏回朝经此路过,问他有什么指教,张咏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啊。”
寇准不明所以,后来他专门读《霍光传》,当读到“不学无术”时,不由笑了,说:“这是张公对我的评价啊。”
原来,班固《汉书·霍光传》在写完霍光生平事迹,最后进行总结评价时有这么一句:“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唐朝的李德裕在《汉昭帝论》也写到:“霍光不学无术,未称其德,然轻徭薄赋,于人休息(本来是“与民休息”,避李世民讳,写成“于人休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议盐铁而罢榷酤,亦任忠臣之效也。”
霍光是汉朝著名大臣,给国家和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一力促成昭宣之治,却因功高震主,缺少与皇帝打交道的权术,死后家族被满门抄斩。原来,说霍光不学无术,这里所谓术,就是韩非所谓“法术势”之术,指某种策略、技巧和方法,其实就是权术。
至于寇准,也被认为和霍光一样不学无术。
他给太宗皇帝提建议时太宗听不进去,起身退朝,他就扯着太宗的衣服不放,继续劝谏。有次寇准因提拔官员的事与太宗争论是非曲直,令太宗十分不快,说“鼠雀尚知人主之意,何况人臣呢”,因此罢掉寇准参知政事,出任知邓州。
在契丹入侵时,他力排众议请真宗皇帝御驾亲征,签订“澶渊之盟”。兵部侍郎、资政大学士王钦若给真宗皇帝说,寇准以皇帝为孤注,冒险一掷,置皇帝于危险境地。又说城下之盟,为《春秋》所耻,“澶渊之盟”正是城下之盟。真宗皇帝听了,心中极为不快,将寇准贬到陕州。就是在这次贬官后,他的朋友张咏劝他读《霍光传》,吸取霍光不学无术的教训。
另外,寇准与同僚相处中,有时也不留情面。他不顾别人反对推荐提拔丁谓,丁谓心怀感恩,一次饭局上寇准把饭汤弄到胡子上,丁谓亲自给他溜须。寇准不留情面说,一个副宰相,给上司溜须,成何体统?丁谓非常没有面子,从此深恨寇准,排斥打击寇准便成为他的主要事业。这也是“溜须”典故的出处。
显然,无论寇准还是霍光,作为大臣,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苍生社稷,且取得巨大成就,并不存在“暗于大理”的事情。说他们不学无术,就是说他们缺少在官场进退自如明哲保身的权术、策略和人情世故。古代官场文化中,仅仅两袖清风,一腔忠心是不够的。要懂权术,懂策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其实是中国古代官场文化中最复杂的部分,虽然被人奉为圭臬,实则是垃圾糟粕。
这种观念之下,中国古代的官员个个都历练过人的权术权谋,却对治理的具体知识如法律赋税等一窍不通。吊诡的是,他们虽然蔑视掌握此类知识技能的胥吏,却始终离不开这些胥吏。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款冬
分布:陇南、天水、甘南、陇东、临夏、兰州
简介:款冬,多年生草本,著名药用植物。花蕾及叶入药,有止咳、润肺、化痰之功效。花期2-4月,果期5-6月。为早春重要的蜜源植物。款冬宜生长于露地,作地被植物栽培,也可作盆栽观赏。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