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故丨集思广益: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05-12 09:00:45
【说古道今】
《三国志·蜀志·董和传》中,引用了诸葛亮任丞相之初“教与群下”的两段话,其中一段是:“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jué,古代多指草鞋)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这段话意思是,所谓参与政务,就要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如果疏远那些对自己有猜忌、与自己有嫌隙的人,难以与他们进行相互沟通、相互争论,就会闭目塞听,造成损失。经过相互争论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这就好像丢弃了破旧草鞋而获得珍珠美玉一样。然而人们总是苦于不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达穷尽,只有徐庶在这个方面一点也不糊涂,又有董和参与政务七年,每遇到我做得不完美的事情,他总是反复向我禀告,谈他的看法和意见,对我进行启发和说明。假如大家能够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能像董和一样诚恳勤勉,尽职效忠,那么我就可以减少过失了。
这段话是诸葛亮任丞相以后,发给下属官员一份文告中的主要内容。这份文告,一般称作《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也作《与群下教》。其中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徐元直,名庶,诸葛亮的好友,是他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一个是董和,字幼宰,刘备的属官,与诸葛亮经常在一起交换意见。这两个人对诸葛亮而言,都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此之谓也。后人即以“集思广益”为典,谓集中众人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宋人许月卿诗《次韵陈肇芳竿赠李相士》:“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所谓“集思广益”,起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者要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勇气,二是听者要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之雅量。显然,“集思广益”并不排斥不同意见,只要言为尽责,语出真诚,都在所 “集”所“广”的范围之内。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香椿
分布:陇南、天水、平凉
简介:香椿,乔木。花期6-8月,果期10-12月。幼芽嫩叶芳香可口,供蔬食。木材黄褐色而具红色环带,纹理美丽,质坚硬,有光泽,为家具、室内装饰品及造船的优良木材。根皮及果入药,有收敛止血、去湿止痛之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