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故丨望梅止渴:做好自己,才不会被别人忽悠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09-22 09:48:32
分享
安徽有梅山,山上曾有“止渴亭”,山下不远处有“曹操行师至此望梅止渴”壁刻。沈括在《梦溪笔谈•讥谑》中说“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王安石的弟弟王安上亦有诗云“将军马上设良谋,遥望青山指梅树。日往月来时已久,万古千年名不朽”,但这则故事并不见于任何正史,可能只是根据曹操狡黠谲诈的性格为其特别“定制”的。
“望梅止渴”中包含着一种应急的“智慧”,其背后的科学根据是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有前提的,即必须有过往的经验:吃过梅子的人,一提又酸又甜的梅子才会流口水;喜欢吃肉的人,看见别人大口吃肉才会咽唾沫。条件反射是有“条件”的,也是暂时的。如果真正渴了,靠流口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真正馋了,靠咽唾沫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后世即以“望梅止渴”为典,比喻以空想或妄念来安慰别人或自己。《水浒传》第五十一回,雷横去听白秀英说唱,白秀英端着盘子向雷横讨赏钱时,雷横一摸口袋并无一文,就说“我赏你三五两银子也不打紧,却恨今日忘记带来”,白秀英便说:“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有自己的志向,但愿望再美好,志向再远大,也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既要遵循社会发展趋势,也要尊重自身素质条件。做好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做好自己,才不会被别人忽悠。人有时也需要安慰,如果一味玩弄话术,安慰就变成了故意麻痹;人有时也需要鼓励,如果一味空头许愿,鼓励就变成了成心欺骗。
(尚之)
分布:兰州、天水、定西、甘南、临夏、平凉、武威、张掖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