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解读 (一)开展政务环境整治
来源: | 日期:2021-07-21 09:25:25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通过强力推进“四个环境整治”,突出抓好16项具体任务,在对标一流中统筹谋划,在深化改革中破除壁垒,在强力整治中系统提升,着力打造规范透明、公平公正、优质高效、开放友好的营商环境。从今天开始,我台《白银新闻》栏目对专项整治内容进行系列解读。今天首先来看我市是如何开展政务环境整治的。
01着力推动政策落实
认真梳理制定涉企优惠政策清单,重点整治对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改善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执行打折扣、解读不准确,文件空转、政策悬空等问题;整治主抓部门、牵头单位履行职责不尽心不尽力,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敷衍应付、推动不力,致使一些好政策落实不理想等问题,打好“减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让国家政策红利落实到每一个市场主体。
02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整治涉企经营许可、投资项目审批、证明事项等领域问题,坚决破除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各类地域、行业、所有制等壁垒,加快“不来即享”扩面提质;整治一些部门单位以“属地管理”为由,将本应由本部门履行的责任大、风险高的职权转嫁给基层,将办理程序琐碎、繁杂,直接面对群众的政务服务事项推给基层办理,层层甩锅、层层诿责的问题;整治对一些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基层接不住、管不好的政务服务事项简单下放、一放了之,不同步下放资源,人财物仍然“高高在上”,对基层存在的困难不研究、不协调、不解决,导致基层干不了、干不好,“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03精简清理审批事项
认真梳理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对市直各部门单位自查上报的拟保留、取消、调整、暂停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其设立依据、实施主体、适用范围、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时限、审批证照或文件、定期检验、收费标准等,逐一进行研究、对接、审核、规范和确认。重点整治部门行业利益至上、本位主义,该下放的审批事项不下放,该取消的审批事项不取消,明放暗不放,将事后备案改为多重审批性备案或者转移到中介机构变相审批,自行设置前置条件,对能够下放且关联度高的审批事项下放不同步,导致企业和群众办理审批事项来回跑、多头跑等问题,减程序、减环节、减要件,明确时限,清理规范,确保每一项审批事项的时限压缩到最短,确保审批事项与服务事项严格区分开来,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时效。图片
04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聚焦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智慧监督能力,着力整治部门自建业务专网与政务服务网互联互通不积极、不主动,造成部门壁垒和数据堵点,影响“一网通办”的问题;聚焦推行全程“网上办”+“大厅办”,整治线上未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业务和线下部门单位(含水电暖气通讯等公用企事业单位)未进驻政务大厅或进驻后事项人员进驻不充分、授权不到位,以及业务办理系统未与政务服务网对接等问题,积极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等数字平台建设,打破“网络孤岛”,整合“数据烟囱”,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字政务服务体系,真正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05着力整治干部作风
着眼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制定出台相关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整治一些干部在政商交往中不接触,躲商、避商、惧商,对企业敬而远之,致使应办的事办不了的问题;整治一些干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当“太平官”“无为官”,遇事“推拖绕”,遇矛盾上交,不为解决问题想办法,只为回避困难找借口,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整治法治意识淡薄,搞选择性执法、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庸懒散拖、吃拿卡要等侵害企业、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