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综合施策 标本兼治 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来源: | 日期:2018-07-25 08:42:49
今年以来,白银市纪委监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着重在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从严查处上出实招、见实效。
坚持“四个紧盯”,构建多元联动责任体系。一是紧盯县区乡镇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定期抽查制度,牢牢看住“关键少数”,综合运用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督促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靠实贫困县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县(区)长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管理责任,切实把压力传导到基层末梢。二是紧盯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扎实开展督办督查、明察暗访,督促扶贫、发改、财政、农牧、水利、教育、卫生、人社、审计等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对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管理等进行全过程监管,真正让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紧盯帮扶单位的帮扶责任。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入户询问等方式,对帮扶单位项目建设情况,帮扶干部“一户一策”开展情况,驻村人员工作纪律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场反馈、督促整改,确保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四是紧盯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抓住月末、季度、半年和年终四个时间节点进行督查,定期通报工作情况,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和纪律监督的重要内容,定期梳理问题线索,对反映集中、性质恶劣的,重点督办,限期办结,严格把关,做到整治有力、问责到位。
畅通“五个渠道”,广泛收集处置问题线索。一是主动发现。采取明察暗访、交叉检查、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经常性走村入户进行深入摸排,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建立台账,专人管理,每季度进行数据分析和情况研判,做到有的放矢、精准聚焦。二是信访举报。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利用互联网+、“一键通”、“随手拍”等监督举报平台,收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33条。对2016年以来受理的问题线索及处置情况进行“大起底”、“回头看”,对未办结或办理不到位的重新处置,实现问题线索零暂存。三是上级转办。对上级纪委监委督办转办的问题线索,及时制定方案,靠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要求,确保处理到位。今年以来,共对省纪委督办转办的72条问题线索进行了调查核实,并提出问责处理建议。四是专项巡察。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采取“一个巡察组侧重一个扶贫项目、定点一个单位,附带所巡察县(区)或市直部门所有单位”的模式,对全市扶贫领域进行机动式专项巡察,共发现问题线索176条。五是检查移送。建立问题线索信息共享和移送查处机制,督促审计、扶贫、财政、督查考核等相关部门及时移送审计、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同时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严格分类处置,确保不流失、无遗漏。
明确“四个重点”,坚决整治查处突出问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三纠三促”和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三个专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驰而不息、一体推进,对《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中明确的四个方面19项具体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责任落实不力方面,重点整治和查处基层党委政府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不力、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不力、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责任不力、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不力等4项具体问题。向扶贫资金动脑筋、伸黑手方面,坚决整治和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私分截留、套取骗取扶贫资金,在惠农政策落实中优亲厚友、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7项具体问题。作风不实,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坚决整治和查处推诿扯皮、敷衍应付,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搞变通、打折扣,搞“数字脱贫”、“虚假摘帽”等6项具体问题。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方面,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充当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及其破坏脱贫攻坚进程的行为,坚决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欺压、胁迫群众,违规插手、承揽扶贫项目、巧立名目向贫困户勒索钱财等2项具体问题。2018年1-6月,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6起,处理171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07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查处不担当不作为和弄虚作假等问题70件,对18家单位和260名责任人进行了追责问责。
抓实“五项机制”,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一是一年两例会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例会,准确掌握全市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推进情况,对不研究、不谋划、不部署,不尽责、不担当、假作为等问题,严格实行“一案双查”。二是直查直办机制。落实直接立案查处要求,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对县区纪委已经了结但信访仍然不断,甚至发生群体性上访的问题,由市纪委监委组织力量直接查办。三是抽查核查机制。牢牢守住案件质量的底线,审理室定期对县区查结的问题线索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干部监督室每轮内部巡察都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抽查复查,确保查办的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四是容错免责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合理设置容错界限,划定容错底线,及时为被诬告和误解的干部正名,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真正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减轻压力、消除顾虑。五是通报曝光机制。精心筛选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典型案例,运用白银廉政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点名道姓集中通报曝光33次117件411人。同时加大告知力度,对查处基层党员干部的问题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村“两委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及时通报到基层,真正让群众看得见、听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