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纪检监察网:朱鹏:让灵魂不再漂泊
来源: | 日期:2019-06-03 09:22:04
社会是个染缸,人生需要时时矫正航向。走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才深刻体会到当年高中毕业时班主任的这句离别赠言是多么务实真切。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一个新兵,看着身边个别同志变为“阶下囚”,内心的震撼无与伦比。他们中极大多数开始也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也想有番作为,可最终未能出淤泥而不染,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看着他们悔过的场景,不禁沉思:他们为什么会走上这条道路呢?怎么样可以有效杜绝或防止后人重蹈覆辙呢?
偶然翻阅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的《哲学的慰藉》一书,心内仿若透过一丝阳光,让我窥见了原本就存在的蔚蓝天空——精神力量永远是人的筋骨脊梁,只有不断滋养深沉而坚定的信仰和理性精神,才能使人在生命历程中不断向前,臻于至善。
人有“精神上的痼疾”,“很多人在红尘欲海的挣扎中沉沦”。对照一些违纪违法者的忏悔书,不难发现他们的堕落史,很多都是一个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贪念起到欲望的洪水一泻千里,再到深陷贪腐泥潭不能自拔的演变过程,发展到最后就是欲望没有治疗病痛,只是用甜蜜的毒药,雪上加霜,最终名誉扫地,锒铛入狱。精神上的痼疾,唯有用思想医之,方能药到病除。作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无可替代,只有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才能不为乱象所迷惑,不为诱惑而心动,不为私利乱心智,才能牢牢守住廉洁底线,行稳致远。
《哲学的慰藉》说,“较高的职位给在位者带来了荣耀和尊敬。但是,官位是否真有力量把美德输入到在位者的心灵深处去,并且把奸邪驱赶走呢?”答案是否定的,一旦陷入追逐官位与虚名的泥潭,那么与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就会渐行渐远,甚至为走向失败的深渊埋下伏笔。监督工作中,我们看到有的人把官位看得重,把官帽抓得紧,落选失意、升迁无望后,背弃信仰、放纵自我,走上贪污腐化之路;有的追求“短平快”的显绩,不注重“长远实”的潜绩;有的爱把工作做到容易见成效、上级领导看得见的地方,以期作为晋升“筹码”等等。这些,都是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的表现。作为党员干部,要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多些责任感,少刷存在感,因为真正优秀者,从来不屑于刷存在感,总是选择用责任和担当证明为官的价值、党员的意义、人生的旨归。
心灵应当向善归属。波爱修斯写道:“我的确明白了财富不能带来满足,王权不能带来力量,职位不能带来尊敬,荣誉不能带来名声,享乐不能带来欢愉。”真正的幸福和善的源头便是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不断积聚从善的力量。诚然,漫漫人生有很多考验和诱惑,只有不断地关注人类本身,不断澄明灵魂,耕耘自我心灵,我们也会成为最幸福的人。
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履行监督职责,更要坚守初心,带漂泊的灵魂回家,让心灵有所归属。
(供稿 朱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