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三两银子”
来源: | 日期:2015-11-30 10:58:03
日前,县纪委和文联联合举办“荷香时节话廉政”采风活动,笔者有幸参加。
在月河镇5000亩莲池,看到一望无际的莲塘荷花,情不自禁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想到国人的敬廉情结,想到历史上的清官……返回的路上,一个“三两银子”的老故事映入了脑海。
集市上一个卖鱼翁,经年日久,由熟生巧,卖鱼不用秤称,抓起一条用手掂一掂,就能准确说出斤两,常常分毫不差,引得众人前去验证,屡试不爽。其生意也因此日渐红火。某日,一老者路过此地,闻听众人称奇,便也前来一试。与众不同的是,他提出买三条鱼,如果每条掂得都准确无误,除照价购买外,情愿再加三两银子。对于一天卖鱼赚不足半两银子的卖鱼翁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卖鱼翁虽然自信,但也不安。掂一条,准确,再掂一条,还准确,第三条,这最关键的一条,他拿着掂了又掂,说出的数据竟与称后相差二两。几十年的功夫在众目睽睽之下失手。众人不解,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他诚心向老者求教。老者笑道,其实道理很简单,问题就出在我提出的“加三两银子”上,你平时公平买卖,专心交易,心无旁念,能准确说出斤两,无非是手熟而已。熟能生巧,巧能入化,干这个行当你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可惜为了不该取的三两银子,扰乱了心境。在你掂量最后一条鱼时,你考虑的已不全是鱼的重量,还有银子,所以自然出差错。是银子扰乱了你的心境!
观当今许多贪官落马,无一不败落在“三两银子”上。“老虎”“苍蝇”,无一例外。我们不能说落马贪官生来就贪,相反,很多贪官幼时清贫,刻苦勤奋,也做过不少好事,干出不少业绩,论能力在同龄人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就像熟练的卖鱼翁一样。可惜随着环境的改变,权力的增大,这些人私欲膨胀……他们在鲜花锦簇、烈火烹油的喝彩声中,在孔方名媛的诱惑之下,忘记了当初的信念,忘记了曾经的誓言,忘记了来时的路,终致身败名裂。卖鱼翁出了差错,无非影响声誉与生意。普通人出了差错会损失财富尊严,而为政者一旦出了差错,就不会那么轻松,很可能是面对铁窗。所以,不管什么人,无论身处何境,在各种诱惑面前,都应立定脚跟,坚守信念,清白为人,干净做事,千万不要乱了心境,迷失自我,否则,追悔莫及。(惠义贤河南省桐柏县纪委)
上一篇:【微也足道】庄子如何看待贫与困?
下一篇:廉语清风丨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