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桃花源
来源: | 日期:2015-09-28 10:31:29
桃花源的概念是陶渊明提供的,被誉为人类的理想社会。在那个社会里,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物质丰裕,社会公平,人人心境平和、修养到位、怡然自得。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的许多概念,初看是与我们现行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但其实也是桃花源概念,是人类精神和修养的桃花源概念,是人类精神的终极家园概念,令人向往。
例如老子赞颂水的品格,认为水总是默默居于洼地,既不声张,也不高调,有那么一点逆来顺受的意思。从表面上看,这不符合我们提倡的进取、昂扬、向上、拼搏的价值观。但细想起来,进取、昂扬、向上和拼搏的观念,是一些状态的某个方面,而不是全部的方面。如果没有水那样巨大的包容心、没有水那样迂回而进的耐心和韧劲、没有水那样浩瀚坦荡的胸怀、没有水那样自低而起的姿态、没有水那样满盈始溢的品质,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再努力、再拼搏、再进取,也走不了多远。
例如老子认可“不敢为天下先”,这被许多人理解为不要出头、不要争先、要低调、要保全自己。不敢为天下先固然有不要出头、不要争先、要低调、要保全自己的意思,但更有不争利、不争功、不抢势、不躁进的提倡。遇事要沉着冷静、方案要考虑周全、做事要稳扎稳打、处事要戒骄戒躁、人生要丰厚滋养。这才是不敢为天下先的真谛。
例如老子强调无为,逐渐被后人解释为不作为、无所作为、不努力、消极懈怠。但无为更应该理解为不乱为、不妄为、弱作为、不越界、不胡作非为。这与当前我们提倡的去行政化等理念不谋而合。减少人为的干涉,尊重市场的选择, 弱化政府的干预,政府管大事、谋大政、掌宏观,若果如此,政府轻松、人民自化、社会进步、皆大欢喜。
例如老子重视天人一体、天人合一,这并非号召我们弃俗遁世、消散山林、与人无争、与世无涉、与他人无干,而是强调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天、地、人,及万物,都是平等一体的,没有天地,哪来的人生?没有万物,人也不能单独存在。如果一味强调人类中心,就必然要小瞧和矮化天地万物,最终很可能招致天地万物的反弹式报复。在和谐共生的观念指导下,人类再去探索天地、发明创造,才更有可能圆满成功。
老子的上述思想,在两千多年来的现实生活中都不可能被完整地理解,也不可能成为人人遵循的准则,更不可能成为人类即将实现的桃花源。但像桃花源一样,老子的这些提倡,是人类生活的理想标准,是人类终极的精神支撑。(许辉)
上一篇:锤炼党性修养要着力细微日常
下一篇:廉语清风丨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