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杜甫称为师傅的郑虔
来源: | 日期:2023-08-15 08:17:39
郑虔,字若齐, 荥阳荥泽县(今河南省荥阳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工诗、善画、擅书法。特置广文馆,授为博士,官至著作郎。
唐玄宗天宝初年,郑虔任协律郎,他搜集编撰当代史事,写成书稿80多篇。有人偷看了书稿,上书告发郑虔私修国史,郑虔急忙焚烧书稿,因此获罪被贬十年。
回到京城以后,玄宗欣赏他的才能,想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因为没有具体事务可干,便专门为他设置了广文馆,任命他为广文馆博士。郑虔没有听说过广文馆这个机构是做什么的,便去找宰相。宰相说:“皇上下令扩充国学,增设广文馆,用来招揽有贤德的人,以后世人说起广文博士这一官职是从你开始的,不是很好的事吗?”郑虔于是走马上任。广文博士俸禄不高,生活清贫,郑虔对此怡然自得,淡泊名利。过了很久,有一次大雨毁坏了广文馆的房屋,有关部门也不加修复,郑虔只好借住在国子监,从此广文馆被废弃。
公元746年,郑虔与杜甫相识,两人一见如故,遂成莫逆之交。杜甫称郑虔为“吾师”,崇敬之余,尤为抱不平,两人常常诗酒唱和。“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是杜甫曾经赠给郑虔的一首诗,描绘出一个才高八斗却生活清贫的文人形象。
郑虔家境贫寒,买不起练习书法用的纸张。他在长安居住时,得知城南慈恩寺(大雁塔坐落于寺内)中贮存了好几屋柿叶,便搬到寺内居住。每天取柿叶当纸刻苦研习书法,如醉如痴,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竟然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后来郑虔终于大成,他的草书达到了“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的境界。他曾画了一幅画,配上自己的诗作献给唐玄宗,受到赏识。玄宗为他提写“郑虔三绝”四个字,认为他书、画、诗都是一绝。
郑虔还长于地理,各地山川的险易、地方特产、驻兵的多少,他知道得准确详细,当时称他为“郑广文”。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两京陷落。安禄山派张通儒劫持文武百官去东都洛阳,郑虔与王维、卢象等朝官均在其中。安禄山仰慕郑虔才名,任命他为兵部郎中,后又任他为国子司业。郑虔托病请辞,始终不愿依附叛贼。然而,郑虔的衷心并没能改变他的命运。安史之乱平定后,皇帝诏定郑虔以次三等罪被贬为台州司户参军。杜甫对此十分伤痛,作诗感叹“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表达了“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的至死不渝的友谊。
◼ 唐玄宗曾称赞诗、书、画为“郑虔三绝”,可见他在艺术方面的造诣极高。然而际遇坎坷,命途多舛,郑虔最后的遭遇令人喟然而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