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称为“及时雨”的裴宽
来源: | 日期:2023-08-04 08:14:55
裴宽,唐朝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历任润州参军、河南丞、长安尉、刑部员外郎、蒲州刺史、户部尚书、御史大夫等职。
裴宽出身于唐代名门望族河东裴氏,自幼受到严明祖训和敦厚家风的教育熏陶。史书记载,裴宽生性通达聪慧,工于文词,擅长骑射,琴棋杂耍,样样精通。
景云年间,裴宽任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参军。有人找他办事,想送鹿肉给他,但知道裴宽不会收,就悄悄把鹿肉放在门口走了。裴宽无处退礼,只好将鹿肉埋在自家后花园里。适逢刺史韦诜假日登楼,看见有人在后院菜圃中掩埋什么,就询问属吏。属吏答道:“是参军裴宽住在那里。”韦诜让属吏把裴宽叫来,问他在做什么。裴宽回答:“我不愿收受贿赂玷污家门,但有人送来鹿肉,放下就离开了,我不敢自欺,所以埋了它。”韦诜感叹裴宽的行为,举荐他担任按察判官。
那时,韦诜正在为女儿选择良婿,回家后对妻子说:“一直在寻求的佳婿如今找到了。”第二天,韦诜叫来族人,透过帷幕看裴宽。裴宽当时身穿一袭绿衣,身体又瘦又长。韦诜族人都笑话他,叫他“碧鹳雀”。韦诜说:“我疼爱女儿,一定要让她成为贤明公侯之妻。裴宽德才兼备,是值得托付之人,你们怎么可以以貌取人呢?”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
后来,裴宽通过拔萃考试,被任命为河南丞,又迁长安尉。因受中书令张说赏识,迁刑部员外郎。当时,万骑将军马崇在光天化日下杀人,宠臣王毛仲想通过贿赂裴宽为马崇脱罪,但裴宽坚持依法处置。
唐玄宗开元年间,裴宽出任蒲州刺史。蒲州是长安、洛阳二都之间的交通枢纽。不少权贵及官吏频繁过往,使得这种区位优势不仅没有带来经济实惠,反而给当地官府和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加上连年旱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裴宽上任后,拒不迎合权贵,立即深入民间,察看民情,发放赈济粮,还惩处了一批贪官污吏、地方豪强。恰巧裴宽到任蒲州时,天降甘霖,于是百姓称颂裴宽为“及时雨”。
公元744年,裴宽升任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当时刑部尚书裴敦复讨伐海贼不胜而返,为逃避责任,他到处宣扬战败是因为海贼兵强马壮,还恬不知耻地给自己和部属记功。虽为本族人,裴宽并没有庇护裴敦复,而是面见皇帝揭穿他弄虚作假。随后,河北有一位部将入朝,在皇帝面前盛赞裴宽治理范阳时很有政绩,北方夷狄至今都很感念他的恩德。玄宗听了,赞叹不已,赋诗赞曰:“德如岱云布,心似晋水清。”对裴宽更为倚重。
裴宽处理政务清廉简约,不论到哪里任职,百姓都爱戴他,当时人们都希望他可以入阁拜相。人们论说德高望重者,都以裴宽为首。
◼ 裴宽虽然没有位极人臣,却赢得历史的极高评价,《新唐书》称赞:“天宝间称旧德,以宽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