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敦颐:善于治理 敢于斗争
来源: | 日期:2023-07-26 08:52:53
贾敦颐,字景远,唐朝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历任沧州刺史、瀛洲刺史、洛州刺史等职。
贾敦颐和他的弟弟贾敦实都是唐朝初年的著名廉吏,为人所称颂。兄弟二人先后在洛州当官,当地的百姓在街市上为他们立碑歌功颂德,这两座碑被称为“棠棣碑”。
贾敦颐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担任沧州刺史,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每当有事需要进京朝见皇帝时,他只能坐瘦弱的老马拉的一辆破车。在路上,遇到缰绳断开,他就用麻绳绑接一下。这副穷困潦倒的样子,让人根本不相信他是刺史一级的官员。他的两个仆人无法忍受这种生活,不免在旁边埋怨,他也不怪罪。
后来,贾敦颐转任瀛洲刺史。瀛洲境内有两条河,历经连年战乱,河道全被毁坏了。每到夏秋季节,当地就会发生水灾,毁坏房屋,受灾区域达数百里,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贾敦颐到任后,决心改变这种情况,不让瀛洲的百姓再遭苦难。他一方面上奏朝廷申请拨款,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积极号召当地百姓自己动手修整河道。终于,水患得治,被淹没的农田重新变成沃土。堤坝建成,流经瀛州的两条河既可以行船,又可以灌溉农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促进了经济流通,给百姓带来了巨大实惠。从此,瀛州地区成为有名的鱼米之乡。
唐高宗在位时,贾敦颐被调任洛州刺史,治所在洛阳。洛阳是唐朝的东都,很多名门望族、土豪劣绅都住在那里,是一个很难治理的地方。贾敦颐到洛州后,勇敢地和那些欺压良民的土豪劣绅、流氓地痞作斗争,公正处理每起诉讼。在他的治理下,洛阳社会秩序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贾敦颐在洛阳亲自丈量清查土地,发现当地的贵族富豪非法侵占3000多顷田地。他把这些田地回收,分给了那些无地或是少地的贫农耕种,受到百姓高度赞扬。
贾敦颐的弟弟贾敦实在贞观年间任饶阳县令,也尽量不给百姓増加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心生产。当时法律规定,同宗父子兄弟等亲属不能同时在相邻的地区做官。那时贾敦颐为瀛州刺史,贾敦实为饶县县令,二人都有良好的政绩和名声。于是朝廷特别破例,没有把他们调开,以此作为对他们的褒奖。
唐高宗时,贾敦实任洛州长史,施行了很多德政。当时,洛阳县令杨德干以严刑立威,贾敦实极力劝阻,受到大家称赞。
◼ 《诗经》中《棠棣》篇是歌唱兄弟之情的诗歌,因此后世把“棠棣”作为兄弟的代称,百姓为贾敦颐和贾敦实二人立“棠棣碑”,在当时后世都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