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言财的张绪
来源: | 日期:2023-05-19 08:56:54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朝时期刘宋、南齐大臣,历任司徒左长史,太傅长史、中书令、吏部尚书等职,兼任国子祭酒。
张绪,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名士。他在读书人中间享有声誉,他的清简寡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朝宋明帝每次见到张绪,都会感叹他的清净淡泊。后张绪转任太子中庶子,又迁任司徒左长史。吏部尚书袁粲对明帝说:“臣细察张绪有正始遗风,应当在宫中任职。”张绪后来又做了侍中,迁任吏部郎。
南齐政权建立后,张绪担任中书令。等到国学建立后,他被任命为太常卿,兼任国子祭酒。齐武帝即位,张绪转任吏部尚书。有一次,长沙王萧晃示意张绪选用吴郡人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认为他资历不合适,因此不同意。萧晃又写信给张绪坚持用闻人邕,张绪便表情严肃地对萧晃的信使说:“这里是我的家乡州郡,殿下怎么可以这样逼迫我!”才算罢了。
张绪绝口不言财利,有财物随即就散发给他人。他时常端坐清谈,有时一整天也想不起来吃饭。他的门生怕他挨饿,就为他置办饭菜,但他从不曾主动要求。
张绪一生清廉正派,做事认真、勤快,在朝臣中很有威望。但他偏偏有个不争气的儿子,二十八九岁了,仍不肯读书、不思进取,整日带着一群家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齐高帝看好张绪,想提拔他,但是这么重要的人事任命,当然要问过宰相王俭的意见。王俭在张绪身上找不到弱点,于是想到了他的儿子,就对皇帝说:“张绪当然是好官,可是他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儿子,怎么能当好尚书仆射呢?”于是提拔张绪的事就放下了。
有一年,张绪告假回乡探亲,乘船而下,行至家乡的水面上。忽见岸边有六七个人影,嬉笑着由远而来,懒懒散散,不成体统。到了近前,张绪发现领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张充。张绪不禁火气上涌,立即差人喝住张充。张充见是父亲回来了,急忙让人接过鹰、牵过狗,拱手施礼。张绪怒道:“你个不孝逆子!看看自己像什么样子?托鹰,牵狗,一身两役,全被这些无聊之事牵绊住了。你已不是几岁顽童了,难道想就这样潦倒一生?”张充闻言,羞愧万分,顾不得是在江边碎石之地,跪下来连连叩头认错。此后,张充刻苦学习,学问大增,后来成才为官,很有成就。这又是另一个典故“一身两役”的来历。
张绪去世时68岁,没有房舍停放灵柩,他留下遗嘱要求丧事一切从简,棺材用芦苇覆盖即可,不设祭品。朝廷追赠他为特进、光䘵大夫,谥号简子。
◼ 绝口不言财利,时常端坐清谈,张绪超然物外,这是多么地淡泊恬静啊!
上一篇:亲民便民的任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