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范:用行动证明什么是真正的情谊
来源: | 日期:2023-02-23 11:18:43
廉范,字叔度,东汉京兆杜陵人,历任云中太守、蜀郡太守等职,名将廉颇后代。
永平初年,陇西太守邓融备好礼物去拜谒廉范,请他担任功曹。但廉范到陇西不久,恰逢邓融被凉州刺史举报纠察。廉范知道此事难以免于惩罚,想要换种方式帮助邓融,报答知遇之恩,于是就称病请求离开。
邓融没能理解廉范的意思,认为廉范忘恩负义,极为痛恨他。廉范对此不作解释,只身往东来到洛阳,改名换姓,请求充当廷尉署的狱卒。过了不多久,邓融果然被召回京师下狱。
由于廉范的事先谋划,他便能够在邓融身边尽心尽力地侍奉保护。邓融看他相貌和廉范特别像,对他说:“您和我以前的功曹怎么那么像啊?”邓融压根儿没想到自己面前的这位狱卒就是廉范。廉范不仅没有承认,反而怒斥邓融说:“你是不是神经错乱了啊!”于是两人再不说话。邓融出狱后,贫病交加,廉范不离左右地照顾他。一直到邓融去世,廉范也没有说出真相。廉范亲自用车把邓融灵柩送至南阳,等到安葬完毕才离去。
后来廉范被公府征聘做官,正好碰上恩师薛汉因为楚王谋反的事受牵连被处死。朋友和学生都不敢前往探视,唯独廉范前往收殓遗体。官吏上报此事,汉明帝大怒,召廉范入朝,责问他说:“薛汉和楚王一起谋反,扰乱天下,你身为公府掾吏,不和朝廷一条心,反而为罪人收尸,这是为什么?”廉范叩头说:“臣无礼愚直,想到薛汉等都已经伏法,而心里放不下师生情分,所以才这样做,实在是罪当万死。”汉明帝怒气稍小了些,问廉范:“你是廉颇的后人吗?和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有亲属关系吗?”廉范回答说:“廉褒,是臣的曾祖;廉丹,是臣的祖父。”明帝说:“怪不得你有如此志量胆气。”于是赦免了他。
随后,廉范被举荐为秀才。几个月后,他又被任命为云中太守。此时正遇到匈奴大举入关侵犯,边境地区日日烽火连天。按照旧例,外敌入侵人数超过五千,就要通知邻近州郡前来救援。云中的吏员想要传送文书求救,但廉范没有同意,亲自率领士兵抵御入侵之敌。敌人众多,廉范的军队有些抵挡不过。眼见天色已晚,廉范想到一条妙计。他让士兵们手拿两个火把,高高举起,来回晃动。远远望去,军营火光闪烁,如同繁星。匈奴误以为汉军的援兵到了,大惊失色,准备到天亮就撤退。廉范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机会,命令军队尽早吃饭,天一亮就出击。结果汉军斩杀匈奴数百人,匈奴自相碾压踩踏而死者达一千多人。自此以后,匈奴再也不敢进犯云中了。
建初年间,廉范迁任蜀郡太守。蜀地百姓喜好争辩,经常论说长短是非。廉范时时推崇淳厚之风,拒绝浇薄言论。成都人口众多,物产丰盛,商业发达,而房屋密集,建筑狭窄。以往的制度禁止民众晚上活动、经营,以防火灾。但是老百姓为了生计,往往私下在夜间点灯劳作,导致火灾接连不断。廉范废除先前禁止夜作的规定,只是严格要求家家户户储水,以便应急救火。百姓深感便利,于是歌颂他说:“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褥今五绔。”意思是说,廉太守你怎么不早点来呀,你不禁火,我们得以安心劳作,以前连一件褂子都穿不上,现在都有五条裤子穿了。廉范在此任职数年,根据当地风俗教化引导,把蜀郡治理得井井有条。
◼廉范不惧风险收殓老师的遗体并亲自用车送葬,可谓孝义的极致。临时权变离开邓融而最终也不说出真相,真是古来侠义之士。(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