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来源: | 日期:2022-02-13 17:44:20
分享
【小识】
《说文解字》:“微,隐行也。《春秋传》曰:‘白公其徒微之。’”隐行者,隐蔽行踪也。《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意思是白公胜逃到山上上吊自杀了,他的部下把尸首藏了起来。
从“隐蔽”到“藏匿”,已经算是引申义了。其实,不论是一件物品、一个动作,还是一件事情,之所以需要隐蔽,一定是目标太大;如果目标足够小的话,也就无所谓隐蔽,没必要藏匿了。所以,“微”就进一步引申出“小”的意思。
然后,就可以倒过来说,不论是一件东西、一个动作,还是一件事情,如果目标足够小的话,也就意味着不会被发现,或者很容易被忽视。《道德经》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韩非子》所谓“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都是提醒人们不要对“小”视而不见:再大的东西,都是从“小”而来,也会因“小”而去;再小的东西,都可以成就“大”,也可以毁灭“大”。
多少人看到过花开的姿势,但春天来了,花儿就纷纷地开了;多少人听到过叶落的声音,但秋天到了,叶子就纷纷地落了。一天长大一点点,不知不觉,孩子就成大人了;一天老去一点点,不知不觉,大人就成老人了。
“微”就够小了,“微乎其微”差不多就接近于“无”了吧。《论语•宪问》有一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矣”,是孔子对管仲的重要评语,其中的“微”字真的有“没有”的意思,只不过是“假如”而已:假如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已经沦为野蛮人了。由此可见管仲之“大”。
所谓“慎微”,其实就是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