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纪工委:二谈贯彻落实全市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会议部署
来源: | 日期:2015-05-21 09:09:02
第二纪工委:
突出工作重点 明确工作方法
真正解决“怎么查”的问题
加强廉政风险点排查是一项业务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全市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安排部署会议精神和《关于深入排查和报送廉政风险点的通知》要求,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科学评定风险等级,制定完善防控措施,在工作布局上真正解决好“怎么查”的问题。
——关键词之一:“实、全、准”
排查廉政风险点是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排查时要突出“实、全、准”。排查要扎实,要以找齐、找深、找透、找准为目的,敢于真找真查,不避重就虚、不避高就低、不遮遮掩掩;要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岗位实际、重点部门与关键环节、群众关注的热点等进行查找。排查要全面,要按照岗位、科室、单位三个层面,对照职责范围,全面开展排查,必须坚持有多少项权力就清理多少项,要逐项明确职权具体内容、责任主体和政策依据,做到家底清、流程清、权责清,做到不缺项、不漏报。排查要准确,查找出的风险点必须是切中要害的、具体的、全面的,必须是与本职工作性质相关,与行业特点切合,不能是宽泛的、大概的、单一的。
——关键词之二:“四个关系”
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内容多样,情况复杂,如果抓不住重点,就很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处理好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的关系。廉政风险有客观主观之分。主观风险查找起来难以把握,标准难以统一,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动态监督排查机制。相对于主观风险,客观风险的查找更容易把握,覆盖面也更广,各单位在实际查找和制定防控措施方面应把查找风险的重点放在客观风险方面。要处理好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的关系。概括来讲,廉政风险大多存在于业务风险之中,但业务风险并不都是廉政风险,两者之间不可画等号。要处理好个人风险与单位风险的关系。排查廉政风险,要从排查个人风险入手。排查单位风险要在查找个人、科室风险的基础上,对查找出的单位风险进行分类汇总、列出纲目,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一般风险和高等级风险的关系。重点要根据社会关注程度、影响危害程度、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程度以及产生腐败可能性的大小等,来合理划分等级。对廉政风险,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要对高等级风险实行重点防控。
——关键词之三:“五个环节”
推进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必须把握好“找、问、审、汇、公”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中“找”是核心,查找廉政风险点,要不容一丝马虎,不放一个疑点,不留一个漏洞。“问”是重点,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集思广益,接受专家评议。“审”是关键,对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要经过专家评、党组(党委)审,各派出纪工委把关后确定,部门(单位)纪检组(纪委)还要对所属财务独立的二级单位进行审核把关。“汇”是基础,不汇总、不留痕迹、不建台账,所做的工作就没有延续性,就不能常抓、抓常。“公”是根本,对查找到的廉政风险点不公开、不公示、不让大家知道、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而是束之高阁,就起不到警示作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之四:“简便、有效、管用”
制定简便有效管用、针对性、实效性很强的防控措施,是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岗位职责方面,要根据本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查找是否存在不按程序办事、不按程序审批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针对职责规范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存在自由裁量权过大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在业务流程方面,重点在工作程序不规范、不严谨,自由裁量权大,可能造成的权力失控、行为失误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在外部环境方面,查找因行业“潜规则”、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的不利影响,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在制度机制方面,查找在职能履行过程中是否存在针对性、操作性、规范性、时限性、有效性不强,执行力不强,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不能形成工作合力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在思想道德方面,重点查找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纪律观念不强,可能造成慵懒散漫、腐化堕落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供稿 张志伟 闫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