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 | 让“跨省通办”的便民举措再多些
来源: | 日期:2023-06-05 10:08:12
6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新人登记结婚。当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共21个省(区、市)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刘文华 摄
6月1日起,在此前试点基础上,北京、天津等21个省(区、市)实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媒体报道,试点扩大首日,各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工作井然有序,这一便民举措受到普遍欢迎。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便民利民。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全国每年平均办理结(离)和补领婚姻登记证约1800万对。随着人户分离现象愈加普遍,婚姻登记必须在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的规定,多年来让不少外出工作、生活、学习的人深感不便。试点工作开展后,试点地区群众办理婚姻登记,无需再回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可以选择一方经常居住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凭借双方户口簿和身份证以及一方当事人经常居住地的有效居住证即可办理婚姻登记。这大大减少了当事人的经济开支、时间精力,满足了更多群众对异地登记的需求。据了解,此次试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21个省份,覆盖我国总人口的78.5%。待条件成熟后,还将及时推动全国范围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工作。
不仅仅婚姻登记,各类异地办事事项正加快实现“跨省通办”。去医院看病,医疗费用异地直接结算;跨区域经营,企业办事就地解决;开户籍证明,居民无需来回折腾……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相继印发,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各地各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数据、信息共享,越来越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释放了更多发展红利和民生便利。
一个个“跨省通办”便民举措的推出,折射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方便了百姓,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也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人民至上,增强为民情怀,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聚焦企业和群众普遍关切的办事需求,深挖内部潜能,优化工作流程,多出台类似“跨省通办”的便民举措,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一件件“小事”入手,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篇: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下一篇:广安观潮丨营造风清气正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