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丨刘洋:传承爷爷留下的好家风——我的家教家风故事
来源: | 日期:2022-10-28 09:16: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坦坦荡荡为官,以优良的家教家风,推动党风政风出现新变化新气象。即使是已经从工作单位退休,但是依然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注重品行提升,争做具有高尚情操的共产党员,同时还要肩负着用良好言行去教育家人、引领身边人、影响更多人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家中就有这样一位老党员,爷爷马根林。
良好家风注重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必备途径,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化和知识高速更新的时代,学习是进步最好最稳的路径,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习能力也将成为最基础最核心的竞争力。党员家庭要注重通过学习让家庭充满“三气”,一是树正气,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让人正气凛然,可以塑造人的道德感和正能量,塑造人的阳光心态和心理健康。二是长志气,学习可以帮助人树立远大理想,提升思想境界,拥有长远眼光,不会人云亦云急功近利。三是增才气,学习不仅可以涵养琴棋书画等方面的才艺,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上的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往往得益于家庭长辈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
爷爷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依然保持着热爱读书、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厚厚的一本本笔记,都是这些年他坚持学习的印记。更令家中晚辈敬佩的是,爷爷对新鲜事物学习的热情和勇气。通过和晚辈们的学习沟通,现在的他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每一天都会通过甘肃党建、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学习,获取最新知识。出门扫码支付、独立打开健康码、行程卡等更是不在话下。
良好家风注重感恩
感恩是一种境界,也是我们应保持的一种心态,也是家庭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美德。懂得感恩就是最重要的情商,也是一个人有家教的重要体现。对于党员干部的家庭,要做到“三个感恩”,一是感恩党。党员干部和家人要懂得,个人的知识水平再高,能力再强,没有党组织的培养,没有党组织给予的机会,本事再大也没有实现的平台,一生也将碌碌无为。二是感恩人民。对群众要有爱心责任心,党员干部出身于群众,依靠于群众,也终将回归于群众,必须要珍惜人民给予的一切,用手中的权力尽心为人民谋幸福。三是要感恩家人。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们不可能心无旁骛干事业。
爷爷作为一位党龄超过五十年,有着“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的老党员,始终对党怀着感恩之心。“砸锅卖铁也会按时交党费”体现着爷爷作为一名老党员的真心。日常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是爷爷长久以来对群众的热心和责任心的延续。爷爷还一直激励家中的晚辈要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良好的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浸润着人的心灵、塑造着人的品格。
好家风,好作风,需要传承,更需要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爷爷这位老党员,带头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了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以实际行动带动晚辈们崇德向善、尊法守法,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景泰县喜泉镇纪检专干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