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白银·阅读周”丨杨晓赟:读《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有感
来源: | 日期:2022-04-28 09:38:55
读《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有感
当自己读了《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一书,被书中的语句深深吸引、触动、潸然泪下,被书中的力量所驱使,深深打动自己的一句“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下面谈一谈自己的所感所悟。
一、阳明心学的精髓在于致良知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致知在格物”。“致知”就是致自己内在的良知。良知人人具有,本性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到事事物物。“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付诸实际行动。“致良知”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二、立志是第一步
在《教条示龙场诸生》(1508)中说到: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想自己的生命划过,就要先立志。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我们每个人立下属于自己的目标和志向,不断地“改过、责善”,不能不断修正自己,改恶从善、去除心中之“贼”。无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我们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实现自己所立之志。
三、阳明心学在于心
阳明先生临终有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又有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物质经济的冲击使得人的欲望日渐膨胀,很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白立新老师所言:“华夏又逢盛世,满心却是迷茫。曾经外向求索,反生无奈乱象。”最好的救赎之道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阳明先生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所以我们不要被繁华扰乱我的心,要读懂自己,心之光明,则万事光明。
四、吾心向善
人之意念,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阳明先生认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既然知道了善恶,就应该在事上磨练,“格物致知”,不断为善去恶,“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去除各种浮思闲虑的干扰,让心从偏颇失控的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不偏不倚。去除心中的贪念、邪恶、嫉妒,至善至诚,既是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又能让心灵更安定,心情更快乐。每个人都去除心中的邪念,一心向善,天下太平。
总之,我们要用心体会这个世界,心存善念,致良知,凡事多磨,多下功夫,发于心,止与行,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