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白银·阅读周”丨唐玉栋:能思会悟 知行合一-读《冷眼观世风》
来源: | 日期:2022-04-28 09:07:24
能思会悟 知行合一
——读《冷眼观世风》
靖远县平堡镇纪检专干 唐玉栋
《冷眼观世风》一书从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视角,记录其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滴感悟生发而来的所思所想。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反腐反贪、社会人生、古今中外和读书感悟,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本立而道生,从本职工作实践的角度观世界,读来大有连通经脉、穿越古今、纵横千里之感。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作者正是基于对当下中国的思考,以崇尚正义的良知、严谨专业的精神,剖析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腐反贪是全书的第一部分。作者开篇写道:“监察法通过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才真正进入深水区,将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作者认为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学习监察法,这一呼吁正是基于对监察法政治地位、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由此开创了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依托纪检、拓展监察、衔接司法,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覆盖”的崭新局面。书中对我国反腐的法治化成果进行了解读,包括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的通过、监委的职权、“留置”取代“两规”的进步意义、死刑在反腐中的震慑作用等,并阐释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丰富内涵。还探讨了在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纪法衔接、制衡协作的局面下,从创新思路到形成机制再到完善立法的过程。作者以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说明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复杂”,驳斥了不少党员干部为官不为、明哲保身甚至讳疾忌医的思想和做法,并从“潜规则”“亚腐败”“能人腐败”等现象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的现实背景出发,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当前腐败问题的复杂性、顽固性、反复性和隐蔽性。最后还从巡视和专项巡视、基层拍蝇、调查的技术手段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反腐反贪做法。然而要从根本上破除传统封建吏治“官本位”的思想陋习和特权思维,作者强调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以及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并呼吁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倡导权责对等的现代治理理念,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形成接地气的干群关系新常态。
在社会人生部分,作者强调信仰的力量时写道:“缺乏信念的人吃不了苦,缺乏信念的执政党反不了腐败,而一个缺乏信念的民族,没有未来。”“不可把变革想得太简单,周边的配套和人事跟不上,最终会是镜中花水中月。”移风易俗的背后是精神文化的支撑,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需要构筑一道信仰的长城。而如何守护好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精神财富,作者认为需要坚持真理正道和规矩原则、锤炼心性人格和信念操守。社会问题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千丝万缕相生相依的,正如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书中表达了对当下某些社会心态的担忧,批判了基层脱实向虚的形式主义和网络时代的虚幻浮躁,还探讨了科研经费的监管、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中国资本市场的乱象、法治的本质和社会认同、公共安全、儿童保护等问题。
在古今中外部分,作者介绍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反腐实践,认为与其各自的历史语境、政治文明、治国理念、法律体系、思维模式和民族性格密不可分。作者写道:“一个优秀的试图赢得别国尊重的民族,一定既懂得珍惜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优秀传统,又懂得虚心借鉴他国长处。”书中还以明太祖朱元璋嫉恶如仇的反腐实践,说明了人治主观化、随意化的缺陷。
在读书感悟部分,作者歌颂了先贤们的爱国情怀和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其为学时的严谨认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使命感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在当今仍有不朽的价值。唐代史官吴兢著《贞观政要》,旨在总结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唐太宗“要求吸取隋之教训,勇于直言进谏,红脸出汗、扯袖提醒,君臣上下,各尽其公,不可表面一团和气”。书中还提到了唐太宗的“裂身藏宝”论:“很多朝廷官员不顾性命,贪财受贿,往往连累子孙也蒙受耻辱,这与裂身藏宝的胡人有什么不同呢?”
“如果说互联网让阅读碎片化,唯有写作将我们的思考拼装完整。”这也正是作者编写此书的初衷。能思会悟才能善作善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纪检监察工作的知行合一,不仅建立在现实广泛具体的国情社情上、建立在赤手空拳的人性攻防交战上,也建立在每一名纪检人发自内心的认同敬畏和使命担当上。反腐败斗争是一场就发生在我们眼前的惊心动魄的战争,武器不是枪炮,而是信念、决心、智慧;敌人不在外部,而在社会中、生活中、人心中。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一场正义之战,一场民心之胜。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唯望对得起这个时代,给历史一份满意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