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七一”讲话精神】王云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履职担当政治自觉
来源: | 日期:2021-08-20 09:14:57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履职担当政治自觉
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王云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伟大的建党精神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体会和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职责,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履职担当政治自觉”,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
伟大的建党精神由4组词32个字组成。我理解,第一组词“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指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并坚持不懈为之努力奋斗;第二组词“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去、现在、未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最生得信赖的政治力量;第三组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一方面品指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斗争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鲜明特征,另一方面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向来具有顽强拼搏、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具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意志和斗争豪情:第四组词“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忠诚可靠的政治品质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人铁的政治纪律。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理解总书记讲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由历代党的领导人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真理,一次又一次从危难中浴火重生,坚持实事求是,使我们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伟大的成就源自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深刻感悟和把握,源自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对每一名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信念,不论身份地位、时间环境如何变化,都应该为之坚守。当然,坚持真理、坚守信仰信念需要勇气,需要毅力,还需要有牺牲精神。近几年落马官员在忏悔书中几乎都讲到理想信念动摇、“三观”扭曲是其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首要根源。可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心、坚守共产党人的节操,对一个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是何等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全面系统学习学握马克用上义本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深学笃用的过程中坚持真理、坚定信仰信念。
(二)担当历史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总书记饱含深情的一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怀,感动了中国,感功了世界,在庆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千余字的讲话中,“人民”一出现了8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篇,我们坚信,只我们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前进的道路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战胜不了的挑战,党的执政地位就会牢不可破。
(三)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保持坚忍不拔的斗争意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带领人民奋斗不止的历史。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要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既要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斗争、敢于碰硬,又要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斗争、勇于创新,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斗争,敢于动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没有敢于斗争的意识和精神作支撑,党就不可能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才盾,就不可能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因此,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最佳的斗争状态,始终做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共产义战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去战斗,去牺牲。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启示
(一)心怀“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坚决落实“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从政治上看,才能真正把握好什么是“国之大者”。他还说:“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心怀“国之大者”,就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到位。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面对“七个有之”的问题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带头做到并坚决落实“两个维护”。
(二)坚持人民立场,加强民生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人民立场是我们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的和落脚点,人民的拥护支持是正风用纪反腐的最大底气。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当前基层党风廉政的严峻形势进行分析, 对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出明确要求。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必须顺应时势变化和人民需求,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要持续加大民生域监督力度,推动党中央惠民富民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持续纠治“四风”,纠治教育医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切实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三)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做到了很多过去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解决了许多曾经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保持想治高压态势,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纪检监察机必须坚定斗争意志,保持政治定力,加大查办力度,对腐败分子零容忍;紧盯关键少数,关键部位,强化监督检查,对违纪违法行为不妥协、不犹豫、不退缩。反腐败需要定力,也需要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增强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危机感,聚焦中心任务,立足主责主业,不断夯实专业底子,补齐能力短板,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练就过硬斗争本领。
(四)坚持自我净化,加大严管严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又指出,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监督和约束。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就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过硬作为第一标准,不断强化自我净化和自我约束。进一步健全内控机制,坚决防止权力滥用,引导和约束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忠实履行党章、宪法赋子的法定职责,严格执纪执法,要敢干刀刃向内,坚决防上“灯下黑”, 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都要自觉增强“执纪者必先守纪,监督者必受监督”的意识,坚持从严律己,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