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翔:明确政治态度 擦亮巡察利剑 用新担当推动基层巡察高质量全覆盖
来源: | 日期:2019-12-10 15:34:2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高质量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深入推进市县巡察,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密切联系党群关系、巩固党执政之基的有效途径,是督促基层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更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因此,开展市县巡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的部署要求,不断探索完善市县联动机制制度,坚持上下联动、协作互动,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巡察定位不动摇
党的十九大把巡视巡察作为党的重要组织制度写入党章,这是党的根本大法明确规定的制度性安排,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巡视巡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和新遵循。加强市县一级巡察监督,必须深化政治巡察,坚持问题导向形成持续震慑,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末梢”。
对标政治要求,用巡察填补巡视监督的真空地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工作要主题鲜明,突出政治建设,把“两个维护”作为巡视根本任务。因此,开展巡察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巡察本质上是政治监督”的明确要求,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用这把利剑直指基层践行“两个维护”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填补县区以下基层巡视监督的空白,以强劲态势确保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党中央同心同向、步调一致,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扛起政治使命,用巡察推动政治监督向基层延伸。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巡视高质量发展提出的第一项要求,就是要加强政治监督。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也强调要深化政治巡视,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聚焦政治重点,就是要牢牢掌控监督地带,强化党的全面统一领导,把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凸显出来,严格落实中央“四个聚焦”的政治监督要求,推动政治监督全覆盖。做好巡察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发现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回应群众呼声,让群众感受到从严管党治党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使命,也是维护党领导一切的核心。
坚持政治体检,用巡察唤醒政治责任的担当意识。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守价值取向”的政治巡视定位,准确理解从政治上看问题的内在要求,不断强化政治巡察是政治监督的本质特性。以“四个意识”为标杆,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以巡视条例为根本,加强基层政治巡察,动真碰硬,着力解决基层党的领导弱化、党组织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三大突出问题”。突出政治巡察,不能把巡察简单定位于“党风廉政建设”上,更不能等同于一般性工作检查和督查,要通过“六大纪律”衡量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责任的担当意识,真正让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接受一次实实在在的政治体检。
二、精准把握关键,彰显巡察利剑作用不懈怠
开展巡察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重在把握关键环节,彰显利剑作用,强化震慑效果。
聚焦巡察重点。巡察工作要牢牢盯住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所谓重点人,就是要突出对被巡察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尤其是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既要查找领导班子和“一把手”自身存在的问题,又要通过一些具体问题以下看上,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业务问题背后查找政治问题。所谓重点事,就是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基层改革发展稳定、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特别是要紧盯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三重一大)和资金管理、资产处置、资源配置、资本运作、工程项目(四资一项)方面的事情。所谓重点问题,就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纪律、作风、廉政、选人用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插手工程项目、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群众身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问题;“村霸”“市霸”“砂霸”、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等涉黑涉恶问题以及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等问题;以及基层干部处事不公平、履职不廉洁、行为不守法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光辉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巡察中必须深挖细查,绝不姑息迁就。
突出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巡视工作要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当好中央的“千里眼”,既要“打虎”又要“拍蝇”。作为市县巡察干部,必须树立起“发现不了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意识,坚守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个核心,把焦点对准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对准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肩负的政治职责,瞪大眼睛、拉长耳朵,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查,对显性问题刨根见底,对隐性问题深究细查,真正让问题浮出水面、无处藏身。特别是要紧盯有问题的领导干部,不偏移、不散光、不泛化,切实做到找准问题、挖深问题、证实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巡察过程是把握实事求是原则的过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指示要求,充分保护那些大胆改革、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干部,主动为被诬告陷害的干部进行正名澄清,消除其负面影响,坚决防止巡察监督虚化、泛化、简单化。巡察过程必须实事求是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不在发现的问题多、问题大,而在质量、在精准。对待发现、反映的问题,要知道来源,清楚概述,了解内容;解决问题需要抓住重点,拿出支撑材料,提供事实依据,既不能把大问题说成小问题,也不能把小问题说成大问题,既要让被巡察党组织服气,又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三、强化责任担当,锻造巡察干部队伍不放松
“治人者必先自治”,巡察干部是“钦差”,手拿“尚方宝剑”,拥有权力,需要担责,代表着组织的权威和形象,肩负着巡察监督的神圣使命,只有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工作中才能站稳脚跟、挺直腰板、底气十足。这就要求市县巡察人员必须讲政治、守规矩、明底线、做表率,绝不能让巡察利剑变成“双刃剑”,要切实担负起巡察工作的重要使命。
对党忠诚是宗旨。巡察既是对被巡察对象的“体检”,也是对巡察工作人员的“检验”。市县巡察的干部来自不同单位、不同部门,都是组织经过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认真选拔出来的,是多年来经过组织考验、干部群众一直公认的公道正派、组织原则性强的干部。这些选派到巡察组的干部必须坚持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按照巡察有关制度规定,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做到发现问题不动摇,落实政治巡察不走样,履行党内监督不懈怠,承担起党组织交给的光荣而神圣使命,争当为党和人民巡察监督的忠诚卫士。
干净干事是原则。“正人先正己”,巡察干部开展巡察工作就是一个自我宣传教育的过程,需要通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所有干部树立一个标杆和样板。作为基层巡察干部,必须尊崇党章、敬畏党纪,坚决按照党内法规和巡察工作制度,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干事。始终严守工作纪律、廉洁纪律、保密纪律,把好人情关、亲情关、友情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宴请,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馈赠,绝不泄露任何秘密,绝不发生任何以巡谋私的行为,切实当好遵守纪律的标杆和严于律己的表率。品质过硬是根本。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品质牢靠才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巡察干部是党的监察卫士先锋,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牢记使命、捍卫职责,方能以正压邪、百毒不侵,坚决摒弃“好人主义”,要彻底领悟“严管即是厚爱”纪检原则,坚持“高起点、高站位”看待政治巡察,坚决树立底线思维,以过硬的品质和坚定的决心铸就巡察利剑。(副市长、平川区委书记、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高云翔)
上一篇:平川:盯重点、抓督查、促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