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箴言丨为官第一要爱百姓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4-01-31 08:19:03
【每日箴言】
第一要爱百姓。朝廷以赤子相付托,而士民以父母相称谓。
——明•吕坤《呻吟语•卷五•书集•治道》
【深意浅说】
为官从政为什么要爱民?古代的官箴书都没有透彻地回答过这个问题。按照《呻吟语》所说,“朝廷以赤子相付托,而士民以父母相称谓”,所以官员必须爱护老百姓。
古代“家天下”,国家被认为是朝廷的私产。这么大的国家,当然需要进行有序治理,否则就处于无政府状态,就会各自为战,不得安宁。但是,治理庞大的国家,既需要相当的人力,也需要专门的技能。分封制下,君主把天下分封给功臣和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子弟,让他们去管理。随着社会发展,封建制下让自家人亲自治理的办法,逐渐不能适应形势。所谓不能适应形势,就是因为皇亲国戚不见得有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而与此同时,职业官僚人才不断成熟,人数不断增多。郡县制后君主将治理的任务委托给领取薪俸的职业官僚,实行严格的科层制管理,适应了这样的形势变化。这就像今天的家族企业要委托职业经理人去管理是一个道理。一些自己打拼建立的家族企业,开始一般也是自家人亲自打理,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聘请精通业务的职业经理进行治理。
职业官僚受委托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时候,朝廷当然希望能够善待他们管理之下的老百姓。这主要不是因为君主仁慈,善于替老百姓着想,有爱民情怀,虽然历史上仁慈的君主也是不少的。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官员管理不善,肆意虐杀压榨治下的百姓,导致民不聊生,就不可能给君主创造更多的财富。百姓不得安宁,到处造反作乱,君主也就不能过太平日子,弄不好连江山都会丢掉。所以,善待老百姓,把地方治理好,实现国泰民安和长治久安,是君主对官员的重要期待和寄托。
历史上一直把地方官员叫做牧宰,就是放羊人或放牛人,如果主人雇佣的放羊人不认真牧养,导致羊只死亡或逃跑,主人也就得不到什么好处。道理是一样的。
至于说“士民以父母相称谓”,官员就应该爱护老百姓,则只是一种说辞而已。官员要爱民,并不以士民是否称呼他们为父母官,士民是否热爱他们为条件。无论士民把他们称呼成什么,官员都有爱民的责任,因为这是君主请他们进行治理的委托协议的一部分。当然,如果老百姓时时刻刻都把父母官挂在嘴上,那官员在道义上确实更有义务善待老百姓,不忍心任意虐民。
官员必须爱民,其实有更深的原因。五代十国时期蜀主孟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小民易虐,上天难欺”说到了根本。官员为什么要爱民如子?因为你的俸禄,都来自民脂民膏,是老百姓纳税服役养活了你,你有什么理由吃老百姓喝老百姓,还不爱护老百姓?实际上,从老百姓纳税服役养活官员这一条说,官员并非人民的父母,反而人民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对于养育官员的衣食父母,官员有什么理由不关心爱护呢?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独蒜兰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
分布:陇南
简介:独蒜兰,附生或半地生草本,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药“山慈姑”的基源植物之一,其假鳞茎入药,习称“冰球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等功效。花期4-6月。花形优美,色彩艳丽,造型奇特,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