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市司法局纪检监察组: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 努力提升派驻监督工作成效
来源:派驻市司法局纪检监察组 | 日期:2024-03-13 08:54:03
派驻市司法局纪检监察组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市纪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紧密结合驻在部门职能职责和行业特点,主动加强与市司法局党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协作配合,分发挥好“探头”和“前哨”作用,派驻监督工作成效不断提升。
明确职责定位,突出政治监督。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深做实政治监督。一是聚焦中心任务监督。进一步细化政治监督具体内容,梳理列出重点检查项目,让监督内容更加的具体化和有针对性。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政令畅通。二是聚焦关键少数监督。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把推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在全面落实“第一议题”中与党中央、省委、市委保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理顺关系,强化日常监督。把案件查办与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坚持办案、整改、治理贯通,坚持惩处、监督、教育融合,努力取得更大监督成效。一是紧盯责任落实进行监督。通过参加驻在单位的有关会议、开展述职述廉、谈心谈话等形式,督促司法局党组肩负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责任;积极协助驻在单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把该管的管住管好,集中精力履行好监督职责,既不以落实监督责任代替党组主体责任的落实,也不在行使监督责任中干扰党组的领导地位,推动“两个责任”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二是围绕“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监督。把牢事前报备、事中程序、事后落实三个监督“关口”,督促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报告制度等各项规定,不断规范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加强与“一把手”勤沟通,及时提出意见建议,争取“一把手”对纪检组工作的支持。三是突出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督。紧盯驻在单位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事、重点人,不断健全完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防控监督体系。四是严格作风监督。在重要时间节点,对驻在部门进行节前提醒,重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纪律要求,坚持严管不护短,严控“小”问题,严查“小”线索,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五是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坚持维护党的纪律严肃性和信任爱护干部相统一,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协助驻在部门通过上廉政党课、警示教育、提醒谈话等方式,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六是用好监督方法。注意发挥业务主管部门和驻在单位内部纪检监察机构的作用,强化“菜单”式台账监督,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会商研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档案、民主生活会和党组会议记录、廉政教育及廉政风险防控等“菜单”式台账,通过不定期检查台账等方式,督促驻在单位落实“两个责任”。七是选准监督方向。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在“贴身”监督中发现“小问题”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八是强化“再监督”。主动适应职责和任务变化,防止大包大揽、环环参与、全程监管的工作方式,围绕主体责任落实,聚焦权力运行,将监督的工作重点转向驻在单位履行各自监管职责的“再监督”。
敢于担当,开展有效监督。突出主责主业,敢于担当负责,切实执好纪、把好关、履好责,力争自办案件破零。一是理直气壮敢于监督。摆正位置,牢记监督是本职、不监督是失职、监督不到位就是不尽职,切实增强履职尽责的责任感。聚焦主责主业“种好自己的田”,从驻在单位业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大精力履行监督职责。二是用纪律的尺子严于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和关键岗位负责人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违纪问题,发现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苗头性问题敢于提醒,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决策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对违规违纪问题敢于亮剑,决不装糊涂,当老好人。坚持用纪律的尺子衡量党员干部行为,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紧盯“四风”问题新形式新动向,把握每个敏感的时间节点,持续加大执纪审查和通报曝光力度。三是创新形式善于监督。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每半年与司法局党组至少召开一次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建设会商研判会议。在具体界定司法局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界限的基础上,督促司法局机关纪委充分发挥日常监督的主体作用;建立廉政约谈制度,定期约谈领导班子成员、机关科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提出纪律要求,督促落实“两个责任”,对因履责不到位导致本科室、本单位发生“四风”和腐败问题的,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