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箴言 |不唯上,只唯实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4-04-28 08:55:43
【每日箴言】
杜祁公有门生某为县令,请训于公。公曰:“切当韬晦。”诚以良郡守不易得,不韬晦则与之争名,而犯其所忌,贾祸之道也。然惧逼上官,遂如木偶,以听其位置,一无所措施乎?非也。归功于上而已,不有焉。虽日行惠民之政,不忌也。若自诩于人曰:“某事吾自为之,上官不知也。某事吾力请而得之,上官不欲也。”如是,是掩上也。斯中其所甚恶,而祸作矣。
——清•袁守定《图民录》
【深意浅说】
杜祁公,即杜衍,北宋名臣。上文的意思是说,杜衍有一个门生要去地方任县令,曾向杜衍请教如何做官。杜衍告诉他,要切实韬光养晦。作为县令,一个好的上司不容易遇到。如果不韬光养晦,尤其与上司争名,在名声风头上盖过上官,很容易触犯郡守的忌讳,这都是取祸之道。
以上这段,当然是古代官场“老油子”的经验心得,属于当官“厚黑学”,应该批判。
但官员并未生活在真空之中。无论是上级官员还是下级官员,实际上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人的一切喜怒哀乐。一个官员,如果非常严格地按照儒家的道德修养进行修炼,或许可以练就一些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对于外界的种种方面,完全无动于衷,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大多数官员都有七情六欲,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古代的官员,绝大多数仍然与普通百姓一样,不但有喜怒、乐,有荣辱观,而且也有嫉妒心、有虚荣心。他们对于自己的名声是很在意的,如果下官的风头盖过自己,很可能产生妒忌之。而如果下官做了什么事情,获得百姓的拥戴,下官不但不把成绩归功于上官的正确领导,反而宣扬说这种成绩是顶着上级的压力干的,那么,即使事实确实如此,却彰显了上官无能,绝对会触犯上官的忌讳。
对于这种虚荣心、嫉妒心、好胜心,怎么办呢?如果不能改变,那当然是适应。不适应就会被淘汰,而如果被淘汰出局,那么也就没有机会再做出什么政绩,实现自己的抱负了。
于是,我们看到,古代官场伦理准则包括下官为上官分谤、分忧,代上官受过等。所谓“代君受过,为君分谤”“隐君之恶,扬君之美”,这里的君也不完全是君主,包括一切上官。光荣属于上官,成绩归功于上官,这是官场伦理。在这种官场伦理下,下官要学会韬光养晦,低调做人做事。
但是,存在的并不就是合理的。
从治理效能种种角度看,这种做法并不正确。一来不是实事求是。本来下官做的事情,为什么要给上官贴金,让上官掠美,要算在上官的账上?二来,如果下官处处要照顾上官的面子,考虑上官的感受,维护上官的形象,以上官的喜怒哀乐和荣辱为施政指南,那么,怎么能够培养一种正常的官风?没有好的官风,实现好的治理效果是不可能的。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陇蜀杜鹃
分布:天水、甘南、定西、临夏、兰州、白银、武威、张掖
简介:陇蜀杜鹃,常绿灌木。叶入药,有清肺泻火、止咳化痰的功效。花期6-7月,果期9月。四季常绿,枝繁叶茂,绮丽多姿,是观赏名花之一。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