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箴言丨不信任任何人也做不成好官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4-06-28 08:44:09
【每日箴言】
任后左右前后,大小一应人等,俱是本县之人。惟我是外人。他个个都要瞒我欺我,问人讨钱。到任之后,一应人役,俱要防范,决不听他言语,误了我正事。
——明•蒋廷璧 《璞山蒋公政训》
【深意浅说】
众多官箴书中,明朝蒋廷璧的《璞山蒋公政训》可谓独树一帜。官箴书本来是为后来当官者所写的指导书、参考书、建议书。有些官箴书写得冠冕堂皇,但蒋廷璧却关起门来掏心窝子说话,说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厚黑秘籍。
明清时期,一个人得到官职去500里以外的外省任职,完全是人生地不熟。加上他们对于州县治理中的司法财政知识也一窍不通,完全成为“二外”人士:对于地方来说是外人,对于职位来说是外行。
《璞山蒋公政训》充斥着对当地吏役百姓的深刻不信任。 他说:新官初到,一县人俱要欺瞒,将是作非,探听新官何如。须要仔细详密,不可轻躁,事事都要防人。
他首先建议不要信任吏役,认为他们处处都会欺瞒他。他说新任知县一时不懂县里的事情,胥吏就会将所有上司发下来的罪人监禁事例来禀报,让知县签发拘捕命令。如果知县听从,签发了拘捕证,胥吏就虚张声势,在外吓诈取钱。他要求官员不要与胥吏商量事情,绝不要轻信他们的言语。对于谄媚拍马者,也绝不可轻易相信,这样拍马者也摸不清官员的深浅高低。遇到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自己慢慢寻思,大事小事,决不可偏问人。非惟彼作弊,抑且窥我浅深矣”。
对百姓也不可信任。他认为新官初来乍到,就会有一二百人来告状,试探官员为人底细和为官底牌,“到任之初,奸民将远年卖绝田地过明钱粮,乘我不知来告”。
他也建议防止做事不妥被吏役和百姓耻笑。他说,对于百姓词讼纠纷,应先从最明白的问起,下人就不敢有欺负官长的心思。千万不要从大事问起,也不要从难题问起,万一问不明白,被人耻笑。行事要观察当地民俗,不要轻易改变风俗,以致以后不好实行,留人笑柄。
于是把自己结结实实地包裹起来,装出深不可测的样子,严防被人看破底细。不但如此,还要随时责打他们,树立权威,让他们敬畏。
“新官初到如不打人,则坐堂及问事之时,门皂吏典人等拥集在前后,甚失威仪,有乖大体。必出一告示禁约之。以后凡坐堂佥押批判,及看文移问事时,吏典门皂非奉呼唤,自上堂立走禀事插嘴者,打!饮酒面赤上堂者,打!及在前后拥观者,打!但有犯此者,即痛责不饶,则人不敢拥塞,规矩严肃矣。一事无大小,既举觉者,打!如不打,不如不举之为愈也。”
“新官初到,要查各役是否正身,不可问人,只就各役中,各相其形貌稍陋者,不拘是否,拿出一个说他是次身,要打他二三十下。分付他认一次身出来,免打五下。”次身就是冒名顶替的衙役,只要看着谁不顺眼,长得丑陋,就拿他打板子,让他检举谁是真正的冒名顶替者,可以减少挨打的次数。
“打人之时,在官人役乘此说他之短,或闲说打的好等语,可打。若不打他,下民只道我之打人,因他主使也。大凡打五下十下等语,须亲口大说,使被打者听得,若低声令门皂大言,下人只道打的多少,由他主张也”,由此让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官。
由《璞山蒋公政训》的这些心得,我们可以认识官场“二外”的一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他们其实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对所有人极度不信任,怕被人小看和欺蒙,怀有这种心理,要正常履职,是不大可能的。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波齿糖芥
分布:兰州、天水、陇南、定西
简介:波齿糖芥,一年生草本或二年生草本。花果期3-7月。较为优良的牧草,牛、羊等家畜喜食。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