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故丨醍醐灌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02-28 08:59:05
【说古道今】
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里有一句话:“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意思是,听到他的声名,就像用甘露浸润心灵一样,使人得到滋养;与他谈论问题,就像用醍醐浇灌到头顶上一样,让人豁然开朗。
醍醐是什么?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醍醐”条引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的话说:“做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酪面;酪面上,其色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用处亦少。”《涅槃经》中说:“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醍醐是最高级、最上等的,所以也被赋予了佛法精髓的含义。灌顶为佛教仪式,弟子入门时,师父会向弟子头顶浇洒“大悲水”,意为灌输智慧。
醍醐灌顶,就是用醍醐浇头,佛家以此比喻灌输大智慧,使人大觉悟。后人则以“醍醐灌顶”为典,比喻受到某位智者或某种知识的启示,灵魂瞬间开窍,头脑陡然清醒,对事物或规律有了全新认识或深刻理解。唐人顾况诗《行路难三首》其三:“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头不热”,就是头脑冷静了,清醒了,事情想通了,道理想清楚了。
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思考固然重要,但若把自己封闭起来,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往往会陷入死胡同,越想越糊涂。思考的同时,还要放开眼光,敞开胸怀,向先贤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别人的经验,别人的体会,往往会在一瞬之间使人恍然大悟。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书之外,还要善于和别人交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不是最好的读书法,读死书,死读书,往往会把书读死。读书的同时,还要走出书本,走出书斋,走出自我,虚心向别人请教,善于和别人交流。别人的一两句点拨,有时就会使人茅塞顿开。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华北珍珠梅
分布:陇南、天水、甘南、定西、临夏、兰州、白银、武威、陇东
简介:华北珍珠梅,灌木。花期6-7月,果期9-10月。树姿秀丽,叶片幽雅,花序茂盛,花蕾圆润似粒粒珍珠。花开如梅,小花洁白如雪而芳香,花期长达3个月,是夏季优良的观花灌木,也是蜜源植物。茎皮、枝条和果穗入药,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