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故丨车胤囊萤:读书,仍然要有下苦功夫的自觉性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05-06 09:29:46
【说古道今】
晋代有一个人叫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他的曾祖父车浚,三国时期当过东吴的会稽太守。他的父亲车育,在南平郡任主簿。
《晋书•车胤传》:“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夜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意思是,当时的南平太守叫王胡之,以善于识别人才而闻名,他在一群孩子中看到车胤以后,就对车胤的父亲说:“这孩子将来能担任大官,应该让他读书深造。”从此以后,车胤认真勤勉,学而不倦,博览群书,精通学问。车胤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夏天抓几十只萤火虫,放入白绢袋子中,利用它来照明,夜以继日苦读不辍。
《世说新语•识鉴》:“是时胤十余岁,胡之每出,尝与篱中见而异焉。谓胤父曰:‘此儿当致高名。’后游集,恒命之。”车胤十多岁的时候,王胡之每次出来,常常在篱笆中看见车胤都觉得他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王胡之对车胤的父亲说:“这孩子将来会有很高的名声。”后游乐集会,总是让车胤参加。果然,车胤长大以后很有出息,又被当时的大臣桓温赏识,以高尚的人品和优秀的才华,从人才辈出的时代脱颖而出,官至选曹尚书,负责官吏选拔、考核、升调等。从人才到管理人才,是车胤人生的一大飞跃。
小时候的车胤就不同于一般的孩子,但他并没有被人们的夸赞所“捧杀”。这可能归功于良好的家风影响和严格的家庭教育,更与他本人的不骄不躁、勤奋努力分不开。家里穷,买不起灯油,一个孩子竟然能想出“囊萤照书”这样的办法,确实不同寻常。后人即以“车胤囊萤”之典来形容穷人家的孩子自强不息,刻苦读书。李商隐诗《秋日晚思》:“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现在,已经完全用不着“囊萤照书”了,但读书仍然要有自觉性,有下功夫的自觉性,有下苦功夫的自觉性。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楝(liàn)
分布:陇南
简介:楝,落叶小乔木。花期4-5月,果期10-12月,花瓣淡紫色,核果球形至椭圆形。花可蒸芳香油,种子油可制油漆、润滑油等。树皮、叶、果入药,能驱虫、止痛。木材供建筑、枪柄等用材。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