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故丨亡羊补牢:任何时候,都不能“破罐子破摔”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07-07 09:14:50
【说古道今】
放羊的时候,羊可能会丢,于是有了一个典故叫做“歧路亡羊”;羊圈在圈里的时候,也可能会丢,于是有了另一个典故叫做“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大臣叫庄辛。他看见楚襄王整天和几位大臣混在一起,“专淫逸侈奢,不顾国政”。庄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劝谏楚襄王,不能这样下去,否则,国家就危险了。楚襄王执迷不悟,说庄辛诅咒楚国,扰乱人心。庄辛只好撂下狠话:“如果您老是宠幸这些人,楚国就一定会灭亡。”然后请求到赵国避一避,以观究竟。庄辛到赵国五个月后,秦国果然派兵攻楚,占领了楚国大片土地,楚襄王被迫流亡到城阳。
这个时候,楚襄王又想起了庄辛的话,赶紧派人把他请了回来。襄王内疚地说:“我没有听先生的话,现在事情已经糟到这个地步了,你看怎么办才好呢?”庄辛引用当时的俗语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看到兔子再回头召唤狗,还不算晚;羊跑丢了再修补羊圈,也不嫌迟。接着,庄辛又给楚襄王讲了一番道理。这一次,楚襄王听进去了,以至于“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封庄辛为阳陵君。
“亡羊”,即损失已成为事实,无法挽回;“补牢”,即退而求其次,及时止损;“未为晚也”,就是还来得急,情况还没有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后人则以“亡羊补牢”为典,比喻事情一旦出现差错,或者遭遇暂时失败之后,应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陆游《六言杂兴九首》其四:“失马讵知非福,亡羊不妨补牢。”
人都会做错事。错了以后,就要及时分析原因,尽快想办法弥补,不能一错再错。如果错过了时间,错过了机会,以至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后悔也来不及了。发现制度有漏洞就完善,知道方案有偏差就修改。出了问题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让它继续恶化;有了损失不能假装看不见,任其继续扩大。用俗话说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破罐子破摔”。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冬葵
分布:陇南、天水、白银、陇东
简介:冬葵,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花期5-10月。其叶圆,边缘折皱曲旋,秀丽多姿,是园林观赏的佳品,地植与盆栽均宜,嫩叶可食用。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