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故丨两败俱伤:和为贵,和谐为贵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08-26 09:20:29
【说古道今】
《史记•张仪列传》载,战国时,韩魏两国互相攻伐,打了一年多,仍然难分胜负。秦惠王准备出兵干涉,但大臣们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这时,楚国“游说之士”陈轸正好来到秦国,秦惠王向他请教时,他讲了一个“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这个故事是说,鲁国勇士卞庄子有一次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吃一头牛,就想去刺杀老虎。这时,旅馆的一位童仆劝他说:“两只老虎正要吃一头牛,吃得香了就会互相争斗,争斗的结果必然是大的那一只受伤,小的那一只被咬死。到那时,你只需去刺杀那只受伤的老虎,一下子就有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站在远处等着。一会儿,那两只老虎果然争斗起来,大的一只受了伤,小的一只被咬死了。卞庄子冲过去,刺死了那只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有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讲完这个故事,陈轸言归正传,对秦惠王说:“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建议,后来“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后世即以“两败俱伤”为典,比喻争斗双方都会受到损失,谁也得不到好处,也用来形容毫无意义的争斗。《新五代史•宦者传论》:“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两虎争斗,一死一伤,这当然不是最后结果。最后结果是两虎俱亡,因为卞庄子作为第三者出手了。对于卞庄子来说,这是“两得”;对于两只老虎来说,则是“两败”。
和为贵,和谐为贵。人与人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因为一时冲动甚至会大动干戈。争斗过程中,好像谁都有必胜的信心,而最后结果往往是谁都不是赢家。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野西瓜苗
分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简介:野西瓜苗,一年生直立或平卧草本。花期7-10月,嫩茎叶可以食用,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