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故丨临渴掘井:机遇总是偏心于“有准备”的头脑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09-25 10:31:13
【说古道今】
春秋时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为何沦落到这种地步呢?鲁昭公说,以前有很多人拥护我,我却没有善待他们;也有很多人劝谏我,我却没有听从他们。到如今,朝野上下没有人肯辅佐我,我身边全是只会阿谀奉承的人。齐景公听了他的话,就问齐国大夫晏子:“要是我帮鲁昭公回国,他会成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吗?”《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这样写晏子的回答:“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晏子说“不然”的理由是:一,愚蠢者总是一再后悔,奸佞们总认为自己贤良,被水淹了的人从没询问过蹚水路线,迷失方向的人从没打听过路在何方;二,被水淹了才去打听蹚水路线,迷失方向了才去问路在何方,这就好像敌人打到城外了才急忙铸造兵器,被食物噎住了才急忙去挖井一样,即使再快也来不及了。用一句话说,这种人就是:事前自以为是,事后自作聪明。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之“斗而铸锥”犹彼之“临难而遽铸兵”,此之“渴而穿井”犹彼之“噎而遽掘井”,后即以“临渴掘井”为典,比喻事先没有任何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清人朱用纯《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渴”是问题,“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渴”不是偶然性问题,也不是一次性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井”就应该早早挖好。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但未必人人想得到、想得通。俗话说“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本来可以从从容容的事,为什么非要慌慌张张呢?俗话还说“临时磨刀三分快”,提前磨它个“十分快”,有什么不好呢?
机遇总是偏心于“有准备”的头脑,成功最不喜欢“临时抱佛脚”的人。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油茶
分布:陇南
简介:油茶,灌木或小乔木。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翌年9-10月。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与油棕、油橄榄及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种子可榨油,是高品质食用油,还是优良的工业原料。根、叶、花、种子药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上一篇:清风典故丨自暴自弃:如果你瞧不起自己,也就没有人瞧得起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