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思献 | 知道得多了,才能知道自己有多么无知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10-17 08:05:30
【说古道今】
《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yùn fén),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yù)室,绵纩(kuàng)狐狢。顾谓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之,以献吾君。’”缊黂,以乱麻为絮做成的冬衣。隩,通“燠”,“隩室”即暖室。纩,丝绵,“绵纩”指用丝绵做的袍子。狐貉,指用狐和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
这个故事说,从前宋国有个农夫,穿着麻絮衣服,才勉强过冬。春天来了,他去地里干活,光着膀子,晒着太阳,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舒服,他不知天底下还有大厦暖屋和丝袍皮裘,以为发现了天大的秘密。回到家里,就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温暖,别人都不知道,我要把它献给国君。”
谁都不敢自诩见多识广,但孤陋寡闻如此,也真的让人大开眼界了。“负暄思献”本身就是个笑话,后世即以之为典,形容一个人孤陋寡闻而妄有所求。黄庭坚诗《次韵师厚病间》:“负暄不可献,扪虱坐清昼。”“扪虱”指东晋王猛见桓温时“被褐而谒,扪虱而言”之典。
一个人的见识与他的眼界、经历以及所受教育密切相关。《荀子•劝学》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庄子•秋水》从另一个角度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走遍天下的人不多,但见多识广的人不少。学习和交流,是增长见识的重要渠道。常言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过去说这话,似乎有点夸张,在现代社会,这完全可以实现。《礼记•学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结伴而学,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你给我一个知识,我给你一个知识,我和你都有了两个知识。
知道得多了,才能知道自己有多么无知;知道自己无知了,也就不至于自作聪明了。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松下兰
分布:陇南、天水、甘南、庆阳
简介:松下兰,腐生草本。花期7-8月,果期8-10月。全草药用,用于镇静、解痉、镇咳,其地下部分可作利尿剂及催吐剂。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