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问牛 | “走下去”不难,能看到问题、想到问题不易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5-10-22 08:55:25
【说古道今】
汉宣帝时,丙吉任丞相,他经常巡视各地,了解民情。《汉书•丙吉传》载:一次,丙吉出巡,路上遇到打群架的,而且有死伤者躺在路边,但他并不过问。随从感到非常纳闷。“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意思是,走了一会儿,又遇到有人赶着一头牛,牛喘着粗气,吐着舌头,丙吉马上停下来,让随从去问老农:“赶着牛走了多少路程了?”随从很不理解,问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轻人。丙吉回答,百姓斗殴,应当由长安令、京兆尹等地方官员查禁追捕,我只要适时考察他们的政绩,到年终上奏后,对他们赏罚就可以了。作为丞相,我不能亲自处理这些小事。丙吉接着说:“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意思是,现在正是春天,天气不是很热,牛没有走很长的路却喘着粗气,我担心气候反常,农事会受到影响。我位居三公,要考虑调和阴阳的大事,这才是我所担忧的,所以才问牛的事儿。随从听后,非常佩服,认为丙吉识大体、顾大事。
后世遂以“丙吉问牛”为典,称颂官吏关心民间疾苦,体察民情民意。明人李东阳《问喘词》:“少阳用事春犹浅,道傍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车问牛喘。君不见陈平辩,周勃免,谁曾问春浅深牛近远。”在一个农业社会里,农事如果出现问题,必然影响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丙吉问牛而不问人,一方面是因为各司其职,“不问人”不是避事;另一方面是因为事有大小,“问牛”事关民生,是大事。
民生在细节之中。能从“牛喘吐舌”想到气候反常,从气候反常想到农业生产,从农业生产想到国计民生,说明他懂牛、懂气候、懂农业,懂农业的国家地位。真相在现象背后。“牛喘吐舌”是表面现象,它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更重要的信息。所谓问题意识,所谓认识水平,就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走下去”不难,能看到问题、想到问题不易。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小梾木
分布:陇南
简介:小梾木,落叶灌木。花期6-7月,果期10-11月。叶药用,可治烫伤及火烧伤。木材坚硬可做工具柄,果实含油供工业用。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上一篇:霸陵呵夜 |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