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廉政网:会宁头寨牟氏:文武并举 耕读传家
来源: | 日期:2017-11-10 10:02:51
会宁县头寨子牟氏家族祖籍南京,明朝初年迁至会宁关川,从清朝乾隆到光绪年间共出了13位举人。几百年来,牟氏家族在会宁当地形成了深厚的人文根基。
清朝初年,牟有善的妻子胡孺人,在丈夫去世孩子年幼的困难境况下,含辛茹苦教育子女,孩子不负母望,奋发有为,勤耕苦读,立志成才。仲男宗儒精于武术,和善成德,乡邻称赞。推荐武试及第,例授孝廉,开创牟氏先河。他兴办学堂,功房,修造跑马路,请师教子,练武修文。宗儒公的四个儿子皆登科第。长子绍融为庠生,次子永中为举人,三子永执为监生,四子永和为举人。
清朝乾隆至嘉庆初年,为了抵御匪患,应募征战,牟氏家族习武之风日盛,族中青壮年一个个在地势平坦的关川一带纵马扬鞭,张弓搭箭,习武刀剑,举重击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朝廷举行武举考试,登科中举者逐年增多。到了嘉庆九年,族中有五人考中举人,牟氏家族在当地地位日益显赫,倍受人们尊敬。族人为防土匪,救人行善,铸就了一座占地15亩,数十米高的城堡,称之为“五举城”,先后救方圆百姓五百余人性命。
牟氏家族老宅
牟氏家族在当地广开积德行善之门,多方施舍。修桥补路,勤俭持家。举人亚元(第二名)牟奋雄,授略骑尉膺乡总,五品衔,署理陕甘总督印务,管甘肃巡抚事,兼理茶马陕西抚部院董。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晚年回乡,清咸丰九年(1859年)与族第牟奋彩募捐集资修筑槐宫桥。据说,当时村中有一深沟,隔村庄为南北两半,且又阻隔定西通往靖远的大道,出行十分不便。牟奋雄带领众乡亲在河沟修筑一座土桥,没有多久毁于洪水,为此,牟奋雄忧心如焚,寝食难安,变卖了自家上等川地,购来槐木檩条搭洞筑土,重新修建。从此,当地车马大道畅通无阻,乡民感恩戴德。后来槐宫桥不断维修,加高加宽。同治年间,匪患四起,民不聊生。古稀之年的牟奋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带领众乡亲以“五举城”为屏障,奋力抵抗叛乱扰民之敌,最终城未破,乡民幸免于难。牟奋雄也因乐善好施,宽厚仁慈,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牟善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牟氏后代继承了家族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乐善好施,发奋读书,人才辈出。
牟克雄,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牟克杰,兰州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现为甘肃人民出版社副编审,主编多部书籍资料,成果颇丰。
牟克斌,甘肃农业大学毕业,获得中国农科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物制药厂研究员。
牟克典,北京理工大学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百余年来,牟氏家族在会宁秉承积德行善、勤俭持家、孝敬老人、刻苦读书的优良家风,受牟氏家族的影响,牟家村也形成了人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刻苦读书的优良风气。
(供稿 何军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