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颋:千头万绪不出差错
来源: | 日期:2023-08-07 08:45:04
苏颋(tǐng),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一代文学大家。
苏颋的父亲正是前几天我们介绍过的唐朝宰相苏瓌。
苏颋颇有父亲的风范,成为一代文学家,官拜宰相。他年轻时就很聪明,一千多字的文章看过一遍,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苏颋考中进士后,又应考贤良方正科,成绩优异,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皇帝下诏复查来俊臣等人处理过的案件,苏颋检查出其中诬陷不实之处,为许多人平冤昭雪。后来苏颋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
唐玄宗平定内乱后,各种文件堆积如山。苏颋在太极后阁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政务。遇到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来不及草拟文件,就口头述说处理意见,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直接书写。因为口述速度太快,工作人员多次对他说:“请您慢一些,我们实在记不过来,恐怕手腕都会累断了。”虽然事务千头万绪,但苏颋处理得十分恰当,毫无差错。
开元初期,苏颋与李乂共同担任中书侍郎,主掌文诰。一次,玄宗对苏颋说:“前代有李娇、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冠当时。如今我有苏颋和李乂,不比他们逊色。”公元716年,苏颋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负责编修国史,并与宋璟一同主持国政。两人共事,关系融洽。宋璟为人刚直,处理事务坚决果断,苏颋多谦让宋璟。有时在朝堂奏事,遇到宋璟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补充协助。宋璟对人说:“我与苏氏父子,前后同为宰相,苏瓌恭谨宽厚,乃是国器。然而在处理政务、秉公履职方面,苏颋胜过他的父亲。”
公元720年,苏颋不再担任宰相,任礼部尚书,不久出任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苏颋到任后,招募士卒,开掘盐井,冶炼铁器,通过卖盐和铁来赚取钱财购买粮食,很快使得粮库充实,百姓安居。
苏颋十分乐意奖掖后进。李白年轻时,曾投奔苏颋,获得赏识。苏颋对群僚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与司马相如比肩也。”苏颋对李白的赞赏,或许成为李白走出夔门、漫游京师的动力。
苏颋生性廉洁有节,所得薪俸全都分给兄弟和亲戚,家中毫无积蓄。苏颋58岁去世,唐玄宗为其在洛阳南门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会,追赠他尚书右丞相,赐谥号文宪。
◼ 千字文章能过目不忘,头绪纷乱能做到丝毫不差,苏颋在文苑以才气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