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林忠:廉政文化“进校园”调研报告
来源: | 日期:2014-08-26 09:35:50
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是促进学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师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为掌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推进的具体情况,指导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有序、有效进行,使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规范化、常态化,近期,市教育局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做法与成效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能够积极探索具有教育系统特点的惩防体系建设的途径,认真落实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抓住三点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1.做到“六个结合”,突破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难点。各学校把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进班级、进课堂活动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利用班(团、队)会、升国旗仪式、重大节庆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渗透廉政教育内容,定期邀请县区公安局(派出所)、检察院、法院(法庭)的工作人员为学生做法制、廉政教育报告,开展模拟法庭庭审、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图书室设有廉洁教育角,定期组织以廉洁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举办以廉洁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反腐倡廉漫画评比活动,开展以“三个一”(读一本廉洁教育书籍、写一篇廉洁征文、讲一个廉洁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廉洁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把廉洁教育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课程教育。以《廉洁教育和预防犯罪》读本为教材,结合实际把廉洁教育和预防犯罪纳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每学期安排3—4课时,并在备课、考试等教学环节中予以落实。与党风廉政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在学校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教职员工中开展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六个一”活动:即领导班子每季度召开一次廉政学习会;每学期召开一次以“廉洁从政、率先垂范”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开展一次廉洁教育专题讲座;组织一次以“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承诺活动;全体党员干部阅读一本有关廉政教育的书籍;每年度领导班子成员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进行一次述职述廉,并把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廉洁自律纳入干部、教师的行为准则,并将是否取得实效作为学校领导、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与校务公开、校务监督相结合,以廉洁教育为推手,积极构建“阳光校园”,把学校涉及教师、学生、家长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监督,从而充实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内容,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教育行风建设相结合,认真做好教育乱收费治理,强化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注重系统内部职务犯罪的预防,逐步建立健全教育、预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机制,坚决杜绝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和违规违纪等现象,促使教育行风进一步好转。
2.区分三个层次,突出学校廉政教育的重点。一是对学校领导重点进行廉洁从政、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在学校领导、党员中开展“廉洁从政、依法办学”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对教师重点进行廉洁从教教育,在全体教职员工中积极开展以“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促进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三是对学生重点进行廉洁意识教育,在学生中开展以“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3.依托三方联动,凸显学校廉政文化的亮点。充分利用入学、升学、重大节日等进行廉洁教育的时机搭建互动平台,通过学校与学生互动、学校与家长互动、家长与学生互动,开展廉洁教育大串联活动,强化廉洁教育的成效。很多学校探索出了有特色的做法,如,会宁第一中学组织学生干部、团干部、社团组织干部积极对学校进行民主监督,监督“校务公开”情况及老师廉洁从教的情况;学校向家长发出《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承诺学校教师不接受家长的任何馈赠和宴请,不作有偿家教和补课,让家长支持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再如,会宁县北关小学开展“小手牵大手,廉洁路上走”活动,提高家长对廉政勤政的认识,不少学生在家庭乃至社会主动担当起“敬廉崇洁”义务宣传员、监督员的角色,学生与家长一起参加廉政教育,将廉政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为构筑家庭、社会反腐大堤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搭建“三个平台”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1.搭建“讲台”学廉。市县教育局每年专门邀请纪委领导为学校领导干部讲廉政课,结合教育实际,总结回顾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工作,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并详细介绍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方法与步骤,增强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反腐倡廉意识和法纪观念。同时还邀请有关领导作以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辅导讲座,讲座以身边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案例为警示教材,让全体教职工在思想上深有感触,认识上再次提升,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2.搭建“舞台”倡廉。全市各学校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科学整合现有文化阵地的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分层次开展廉洁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会宁第一中学借助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讲文明,改陋习”教育。白银区第三小学以办黑板报的形式开展“正直诚信”倡议活动;借助艺术走廊,宣传“十佳廉洁教师”、“十佳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感动三小人物”等事迹,用正能量让师生感受廉洁之美;设置廉洁校园监督信箱和校长公开热线,让学校的管理沐浴在阳光之下,净化校风,使教师受到廉洁教育,使学生从小就认识和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体验丰富的精神生活,养成健康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3.搭建“看台”敬廉。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以“向张伟同志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掀起向张伟同志学习的热潮,教师被其行动和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向张伟同志学习,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在思想上廉洁自律,激发干部职工在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进程中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完善“三项制度”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1.建立健全主体责任机制。建立教育局长、学区校长和学校校长负责制,切实明确“一把手”的主体责任。
2.建立健全教育工作机制。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坚持做到“六有”。一是有健全的工作机制。把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管理目标责任,明确职能部门和工作职责,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形成责任明确、目标具体、责权统一、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二是有具体的工作规划。科学制定学校开展廉洁教育的规划、计划和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措施,实现廉洁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将廉洁教育内容纳入学生德育工作考核范围,形成以政治课教师、班主任为主体的任课教师队伍,结合教学内容上好廉洁教育课,开展廉洁教育班会活动等,并确保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四是有可行的宣传渠道。在图书馆或阅览室中设置专柜摆放廉政文化教育书籍,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刊、黑板报或网站等载体开设有廉政文化教育内容的专栏。五是有丰富的活动形式。把廉政文化进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融入学校(社团)文化活动中,根据学生和教师的不同特点,举办1—2次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六是有优秀的廉政文化作品。针对不同文化特点,教育局机关和学校楼道开辟了廉政宣传栏目,设立了政务公开及风险防控展示牌,制作了工作人员桌牌及胸卡,提醒大家牢记工作职责,方便群众办事,方便群众监督。在会议室设立“廉政书架”,供干部职工学习;设立了荣誉墙,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热情。在局办公楼楼梯、会议室、走廊等地制作悬挂富含深意的廉政文化宣传牌、宣传画、名言警示牌等,创作了优秀的廉政文化作品。
3.建立健全监督工作机制。首先是落实责任机制。各中小学校长负第一责任人责任,教育系统纪检监察负监督责任,确保履行各自职责。其次是落实激励机制。对各学校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在评先、选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最后是落实督查机制。教育局党委(党支部)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奖优罚差,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局面,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认识上有偏差。第一种错误认识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圣洁的地方;教师是清贫一族;学生更谈不上腐败,根本用不着谈廉政教育。第二种错误认识是: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廉洁诚信教育,本无可厚非。但对这样一个连大人都感到棘手的社会问题,却频频拿孩子来说事,难免有“病急乱投医”和作秀之嫌。第三种错误认识是:“人之初,性本善。”但一个品德再高尚的人,一旦掌握权力,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也会出现用权力牟取私利的可能。因此,即便把教师的反腐教育抓得再好,“驯化”得再成功,让腐败行为在校园销声匿迹,但又不能保证教师成为领导后手握没有监督的权力时不食荤、不偷腥。第四种错误认识是:学校这个曾经的“象牙塔”里确实潜伏着不少“腐败者”,但大多是社会大环境熏陶出来的,在学校下如此大的功夫,实在是本末倒置、南辕北辙。
(二)规划上缺长远。对于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各学校很重视,不但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而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对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系统筹划和实施方案过于粗放,没有很好地制定廉洁教育系统、总体、长远规划。因为没有长远规划,有的学校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活动的轰动效应,忽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导致廉政教育与教育教学呈现“两张皮”,让师生一时难于接受。这些行为违背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初衷,导致师生反感情愫滋长,降低了参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
(三)成效上不明显。由于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是系统工程,教育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成效。同时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源动力主要来自上级组织,往往开会强调的多,行动落实的少;任务布置的多,检查督促的少;应付检查的多,抓出实效的少。有的学校被动地对待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文件精神记在本子上,反馈传达停留在口头上,标语口号张贴在墙壁上,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些走过场的形式,影响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
三、对策及建议
(一)找准切入点强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廉政文化教育必须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结合,与党团活动结合,与维护师生权益结合。通过这一系列的结合,把廉洁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之中,与学校德育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落实,形成多管齐下的工作局面。
(二)把握着力点强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各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引入廉政文化这个新内容后,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一是把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使人知善恶、懂廉耻、明正邪。二是强化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及校风。三是注意吸取廉政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营养,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力求通过开展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辩论赛、格言警句征集等活动,营造学廉、思廉、议廉、护廉、保廉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廉洁意识。
(三)坐实落脚点强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终极目标是要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师生的道德自律境界。第一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加强廉洁从政教育。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读“廉政书”,听“廉政课”,观“警示片”,进行公开“廉政承诺”,开辟“廉政专栏”,实施“廉政监督”,大力营造廉洁奉公的廉政文化环境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第二抓住教师这一主角,加强廉洁从教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第三抓住学生这一主体,加强以廉洁诚信、公正廉明、艰苦朴素为主题的品格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张继斌:落实“三转”之我见
下一篇:广安观潮丨营造风清气正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