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箴言丨公务支出应量入为出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日期:2024-06-20 09:15:19
【每日箴言】
至于本县经费,难动官银,尤宜用心酌处。须就一年之中,量入为出。如六房纸札,作若何勾用;上司宾客送迎,作若何支持;接诏应贡科举,作若何供给。总约大数,以为定额。更立簿籍,按月填注。将自问词讼纸价等银,明白支销。私衙日用,不可分毫侵与。然此费虽出于公,于法有碍,尤必详为开注,严为提防,毋致库役刁挟,毋使上司猜贰可也。
——明·吴遵《初仕录》
【深意浅说】
这一段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对于衙门办公费用,要有计划,有预算,严格管理约束,量入为出。另一层是,这些费用实际上属于“小金库”,于法无据,尤其要妥善管理,防止被上司追究。
古代中国财政实行中央集权,地方政府不存在独立财权。地方征收的赋税,绝大多数要上交藩库,这部分叫做“起运”,地方只留很少一部分,叫做“存留”。清朝地方存留一般只是正式财政收入的20%左右,根本不够地方衙门办公。
事实上衙门公务繁多,花费是很大的。从人力上说,几十个有编制的经制吏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雇佣大量非经制吏;长官的长随家人人数也不少;还有各类衙役更是人数众多。古代上下衙门是靠公文传递维持的,需要大量的纸张笔墨。公文传递需要健全的邮政驿递系统,需要大量人员和车马。还有上下官员迎来送往的招待也需要钱。
基层衙门的经费从何而来?在清朝雍正实行“火耗归公”改革之前,自然是通过各项乱收费(当时叫做“陋规”)来维持,“火耗归公”后,用火耗的一部分作为办公经费。事实上“火耗归公”后,地方衙门仍然通过各种陋规创造收入,维持办公经费的需要。这些钱实际上类似于后来的“小金库”,处于非法与合法的灰色地带。
乱收费建立的“小金库”,也要严格预算管理。这种预算,是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来制定和管理的。从编制预算的方法来说,有量入为出的方法,也有量出制入的方法。前者是根据收入决定支出,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而按照后者,则是根据支出,决定一年要征收多少收入。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收入的失控。在国外历史上,如果收入不足以满足支出需要,就通过举借债务弥补缺口。而中国帝制时期一直实行量入为出的方法,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不举借债务弥补缺口。
根据衙门现有的财力,安排未来需要办理的事务。每项经费支出都严格记录管理,尤其要把衙门公费开支与衙门日常私人支出,严格区分开来。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古代衙门支出往往公私不分,实行长官总包干,公用开支和私人开支往往是混账不分的。所以,将衙门的公用和私用分开,是官员自我保护的一种办法。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预算制度。现代意义的政府预算制度是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监督的。所以,上述预算,不过是衙门经费支出的计划管理。而从这种管理中,我们也看到,古代中国财政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地方政府没有法定经费,长官总包干的财政制度,将地方政府长官置于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这既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也为官员贪污腐败、非法聚敛开了方便之门。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冬青叶兔唇花
分布:白银、陇东、酒泉
简介:冬青叶兔唇花,多年生草本,是草原退化沙化的指示植物。花期7-9月,果期在9月以后。中等饲用植物,羊和骆驼春季采食,夏季、秋季喜食;马在夏、秋季少量采食。全株可作香料,提取芳香油。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