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42.5万件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日期:2024-07-30 09:55:57
7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今年6月,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42.5万件,权利人为企业的发明专利占比提升至72.8%,企业创新更加活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9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国内有效注册商标量达4590.9万件,再创新高。
“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说,在运用方面,知识产权有效赋能经济创新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同比增长22.2%,一批高价值专利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场景中加速落地。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5.3万亿元,占GDP比重增至12.7%。今年1至5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17.7%,高于进口额增速4.7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申长雨介绍,知识产权局认真研究贯彻落实举措,拟重点围绕更好激励创新、更好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积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国际合作全链条。要立足更好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积极指导外向型企业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坚决惩处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知识产权与各类生产要素深度融合。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为商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十四五’以来,我国每年的商标申请量均超过700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说,为满足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商标申请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商标申请注册全流程推出了多项便民利企的服务措施,累计在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了 353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开展包括申请受理、变更续展、质权登记等在内的20多项商标业务;实现商标证书电子化,满足电子证照在全国互通互认的应用需求;加强各环节时限管理,优化审查资源配置,确保各类商标业务及时办理,目前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先后针对食品、中医药、化妆品、农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组织审查员深入一线开展宣讲,介绍商标申请注意事项、网上申请系统操作技巧等,提升经营主体商标意识,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在知识产权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介绍,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助力数字经济做优做大做强,取得初步成效,提出了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四个充分”基本原则,组织围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对象、保护主体、登记方式、权益内容、保护方式、运用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打好理论基础;在全国17个省市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颁发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超过8700件,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超过55亿元。“在此基础上,我们起草了数据知识产权政策性文件,制定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规范,设计了全国统一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加快建立全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开发相关的信息化系统,为在国家层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做好必要准备。”葛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