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暹埋金名垂青史
来源: | 日期:2023-08-10 14:36:18
杜暹(xiān),唐朝濮州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历任婺州参军、监察御史、安西副都护、宰相等职。
杜暹出生在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造就了他恭让、谨慎、仁爱的品格。
杜暹20多岁通过科举明经,补任婺州参军,从此步入仕途。杜暹立誓不接受亲友赠送之礼,公正清廉为官,并将此作为自己一生坚守践行的准则。
杜暹在婺州做官时间不长,却取得了骄人的政绩,深受百姓和同僚爱戴。在他任满的时候,同僚依照惯例,准备了一万张纸送给他。当时,婺州所产的纸非常出名,天下士人争相求购,但杜暹仅仅象征性地取了100张,剩下的全部退还。送行的州府官员见此情景,都感叹他的清廉:“文不爱财,武不惜命,杜暹真是个清官!”后来有人再见杜暹时,仍拿他和东汉的“一钱太守”刘宠相比,说:“昔日清官只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与之相比有什么差别呢?”
公元716年,杜暹任监察御史,负责监督百官。上任伊始,他便前往碛西(今新疆库车一带)检查屯田事务。时任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镇守使刘遐庆不和。他们相互上奏朝廷指责对方。为了查明事实,朝廷指派杜暹前往调查。来到西突厥突骑施部的营帐,调查了解他们与安西副都护之间冲突的情况。
西突厥可汗见朝廷派大臣前来,便设宴款待,还拿出重金作为见面礼。但是杜暹坚辞不受。他身边的官员见可汗面有难色,轻声建议说:“咱们远道而来,如果辜负了他们的心意,以后有些事情就难办了。”杜暹只好暂时收下。等夜深人静时,叫手下把金子埋在自己住的帐幕下。
杜暹这次出使,不但核查了屯田事务,还查明了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等人不和的原因,并从中调停,化解了矛盾。事情办完,杜暹直到出境以后,才派人通知突厥人到帐幕下挖取黄金。突厥人取出黄金,骑快马追赶,想要把黄金送给他,但最终没能赶上,只好作罢。收金埋金,杜暹既顾全了民族情谊,也没有违背自己清廉的准则。
后来,恰逢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加上有人推荐。杜暹出任黄门侍郎,兼任安西副都护。突厥人十分欢迎。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欲意谋反,被杜暹察觉,诛杀了尉迟眺及其党羽,平定了叛乱。
因边功卓著,公元726年,玄宗任杜暹为宰相,并授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32年,玄宗到北都,任杜暹为户部尚书。玄宗前往东都巡察,留杜暹为京都留守。杜暹抽调值班的卫士,修缮三宫,加固城池,亲自巡逻检查,从不懈怠。玄宗得知此情,特意嘉奖杜暹。
◼ 无论是做地方官,还是在朝为官。杜暹始终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要求自己,唐玄宗称赞他“清廉耿直,勤奋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