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本:升迁高位 不喜反忧
来源: | 日期:2023-07-25 08:20:59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邓州棘阳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历任荆州别驾、秘书郎、中书舍人、中书令等职。
岑文本的父亲岑之象是隋末邯郸县令,遭人诬告入狱。父亲蒙难,14岁的岑文本前去司隶台陈诉冤屈。他当堂辩论,对答如流,情绪激昂,言辞恳切,众人为之瞩目。司隶让他作《莲华赋》,他一挥而就,所有人都赞叹不已。父亲的冤屈最终得以洗清,岑文本也从此声名鹊起。
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任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后因李靖推荐,又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当时颜师古担任待郎,武德年间以来,朝廷许多诏令都由其起草。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认为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岑文本便让六七名属吏蘸墨等待,分别口授,草成之后没有遗漏之处。于是岑文本接替颜师古担任侍郎,专门掌管朝中机要文件。
岑文本深谙治国之道,时常上书针砭时弊,提出安民之策。唐朝初得政权,连年的战争让人口锐减,土地荒芜。面对民生凋敝的现状,岑文本提出应该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大力发展农业,积极宣扬教化,摒除奢靡之风,让百姓休养生息。在国家发展中,享乐之风渐起,岑文本及时上书劝谏,应以民为本,以国家为重,居安思危,广纳贤才,从谏如流,去奢从简,不忘武备。
岑文本地位显贵,却常常随性独居,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东西也没有。岑文本被任命为位高权重的中书令后面带忧色,母亲问他原因,岑文本回答:“我既不是元勋又不是先王旧臣,却备受恩宠,身居高位,因此忧惧。”亲戚朋友前来庆贺,岑文本说:“今日只接受吊问,不接受庆贺。”
后来,太宗征伐辽东,把军政大事全部交给岑文本。岑文本恪尽职守,凡事亲力亲为,终心力交瘁。太宗十分担心,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随行至幽州时,岑文本不幸病逝,时年51岁。
曾经有人劝岑文本置办产业,他却说:“我本是汉南一介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是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如今没有什么汗马功劳,仅凭着写文章而官至宰相,俸禄已经过于丰厚,这让我很不安,怎么能再置产业呢?”岑文本以尽忠职守,廉洁谨慎,坚守清贫,一步步从近臣走到重臣,是岑氏一门三相传奇的开端。
◼ 岑文本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渊博的学识、横溢的文采,更让人动容的,是他良好的品行和操守,以及面对职务升迁时的淡然态度和自警自省。